汲天地之灵气,
纳日月之精华。
它是“仙丹”、是灵草、
是养生奇草、是百草之王……
从古至今,
它都是绿色黄金的代名词。
今天,让我们一同揭开
西洋参的神秘面纱,
探索西洋参的传奇之路。
远古时代,华夏祖先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发现食用某些动植物能减轻或消除病痛,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
司马迁在《史记·补三皇本纪》中称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就是传说中“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神农本草经》关于参的记载“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名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殷商末年,商朝攸候喜东渡海外。有人猜测,其中一部因遇海流而漂至美洲,从而将包括人参在内的重要作物、草药也带到了美洲。他们在美洲居住繁衍,就是后来印第安人的祖先。
“殷人东渡美洲说”最早由英国人梅德赫斯特提出,国内王国维、郭沫若等人也相信存在殷人东渡美洲的可能性。近代一些文物的出土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佐证。
殷人东渡的八百年后,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为求长生,派方士徐福入海访仙,自己则以东巡的名义亲自出访至胶东一带,寻求能延年益寿的“仙草神药”,然而徐福东渡不返,始皇也病逝于寻访途中。
汉唐盛世,古人对参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中医巨著《伤寒杂病论》中收录涉及参的医方多达21首,占总数的18.6%。
盛唐时期,中华文化空前繁荣,参和茶一样成了时尚保健饮品,文人名士将参作为珍贵礼品互相馈赠,并留下许多美妙诗篇。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含参的药方多达首。
宋元时期,中医养生学说盛行,著名的“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和朱丹溪,分别从寒凉、攻下、补土、养阴四个角度,形成各具特色的养生理论,但无一例外都将参作为养生本草的首选。
明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诞生了一系列中医论著。医家李言闻著《人参传》,详细论述了人参的药性、功效、使用方法,是中外历史上第一部人参专著。后来,李言闻之子、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继承家传,在《本草纲目》中收录了《人参传》的部分内容。《本草纲目》称人参为“神草”,“久服轻身延年”,对人参叙述得详尽。
李家父子与明初众医家对参的认可,掀起了采服山参的热潮。直到清朝康熙年间,野生山参濒于灭绝,清廷不得不实行放票采参,严禁私采。参成为宫廷贵族御用的养生名品。
海外神药
公元年,法国传教士杜德美受清廷之命参与绘制《皇舆全览图》,在去东北考察途中见到了当地人采集的新鲜人参,并依原样大小画图。
年他在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来介绍中国人参,并推测在同纬度地理相似的其它地方也有可能发现人参。年,另一位法国传教士拉菲托读了杜德美的信,意识到他所在的加拿大魁北克正是预言可能发现人参的地方。西洋参在北美发现后,引来商人的大量收购。
年,成箱的西洋参从加拿大运往中国,在广州港口一售而光,医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