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从贫困县到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义

“一城买/卖全世界”,这么霸气的口号,如果义乌表示谦让,估计也没谁敢跳出来表示我可以了。

义乌有个驰名世界的小商品城,坐落于浙江省义乌市,创建于年,营业面积达余万平方米,商位7万多个,从业人员21万多人,日客流量21万余次,经营品类共有16个大类、个种类、个细类和万个单品,是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和展示中心。

先后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经过五易其址、十次扩建,义乌市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11个专业市场(义乌农贸城、家具市场、木材市场、义乌装饰城、物资市场、通信市场、家电市场、汽车城、二手车交易市场、房地产交易市场、出版物交易中心)、14条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综合市场体系。

我们是乘坐火车到达义乌的,阴天,我们在火车站乘公交车奔赴市中心,顺带一路看义乌市容。

年,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联合发布的《震惊全球的中国数字》报告中指出,义乌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到底是世界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城市建设得非常漂亮,早已超出了传统意义上一个县级市所应具备的规模和形象。

无论是人还是城市,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我们对义乌的第一印象几乎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义乌,以前也叫乌伤,乌孝。人们大抵不喜欢乌鸦,认为其不吉利,古今皆然。但是《说文解字》中却是这样解释“乌”:“乌,孝鸟也。”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乌鸦刚出生的时候,母鸦口中含着食物喂养小鸦六十天,小鸦长大后,为报答母鸦的养育之恩,也会衔着食物反哺母鸦六十天。因此,乌鸦又被称为“慈乌”。

义乌地名的由来也跟孝顺有关。秦朝有个叫颜乌的人,事亲至孝。其父死后他为亡父负土筑坟,一群乌鸦衔土相助,结果乌鸦嘴喙皆伤,故称乌伤县。新莽时(公元9年)改县名为乌孝,唐朝时改为“义乌”,沿用至今,也就是表彰乌鸦义举的意思。

在市中心一小巷里的一个小饭店坐定后,村妇点菜,皇帝往返2公里跑去邮局盖章。估计是因为此饭店位于居民区的缘故,其价格极为实惠:红烧鲫鱼12元/条,虎皮尖椒6元,丝瓜鸡蛋汤4元,味道却都非常好。

饭后去逛义乌小商品城。置身其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世界各地的特色商品,还能体会到价廉物美给购物欲带来的极大满足。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浙江民营经济的强大活力。皇帝感叹,这是一种在资源极度匮乏下被逼出来的无穷潜力和创造力。

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总面积达万平方米,经营商位近6万个,覆盖43个行业、分个大类、拥有40多万种商品。据估计,超过一万名外国商人常驻义乌,每年另有20万来访者前来短期购物,将40万集装箱的各种商品运往世界各地。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庞大建筑群里,很多大厦内分为很多层,每层专卖某类商品。

小商品城实在太大,我们先走了个大概,然后重点“视察”了三期四区。以步量之,整座建筑东西长步,南北长步,共五层,内设自动扶梯和室外观光电梯,全场禁烟,但每层都设有吸烟室。一层全是各个袜企设的批发摊位,品牌全,花色琳琅满目,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义乌巨大的市场活力背后却是曾经的异常贫穷。

整个浙江都属于资源极不发达地区,国有经济基础薄弱。与东北的广袤黑土地相比,浙江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量只能以“分”为单位计算。为解决吃饭问题,农民们摇着拨浪鼓寻找出路,偷偷摸摸做些鸡毛换糖之类的简单交易。当时的地摊和马路市场不仅得不到保护,而且有随时被“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捣毁的危险。

当年,一位勇敢的马路市场先行兵、一位名叫冯爱倩的小贩被逼无奈,将时任县委书记谢高华堵在办公室门口,向其讨活路,要求给马路军正名。经过几番较量后,这位伟大的冯姓村妇终于拥有了义乌第一本个体商业营业执照,从此走上了昂首挺胸做买卖的星光大道。

几个月后,位于义乌湖清门的小商品市场对外开放,成为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雏形。部分经营户通过经商初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买进机器办起了加工厂,形成了“前店后厂”工商一体的家庭经营模式。

义乌的第一批企业主大都是农民出身,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谈不上企业规划,当然也没有什么科学管理。然而,大道至简,这些农民虽然看似不懂市场规律,却直接了当地抓住了市场的精髓和本质:一切生产和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喜欢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因为家小业小,他们对市场极为敏锐,灵活度很大,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喜好改变产品的款式和设计。久而久之,很多企业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这也就是后来被央视称为“草根经济”的义乌模式。

从一个贫瘠的小县城到如今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只用了26年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