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网上忽然出现了大量的“方孝孺被诛十族”的稿子,内容大同小异,看着就像出自一人之手。那些稿子里绘声绘色地讲了方孝孺如何在明成祖朱棣面前威武不屈,最后被诛了十族——这第十族居然是“方孝孺的门生”。
于是一夜之间,五次远征漠北、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六下西洋(第七次为朱瞻基派遣)、万国来朝而又天子守国门的明成祖朱棣,忽然就成了一个嗜血成性的暴君,杀大臣、杀妃嫔、杀宫女,而且连朱棣“年老不举”都被扒了出来。
但是翻翻正规史料,包括清朝人编的明史,《成祖本纪》也仅仅写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方孝孺列传》写了方孝孺如何怒怼朱棣,然后说“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看来即使是清朝的史官,也是讲事实要脸面的,他们也不肯采信“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谎言,不肯将太过子虚乌有的事情载入正史,因为在史书中造假,是要谬种流传误人子弟遗臭万年的。
可是现在的“专家学者”却没有清朝史官那样起码的操守——在很多人看来,清朝人修史,是一定要抹黑明朝的,可是就连“抹黑”的史书中,朱棣也没有杀掉方孝孺的十族,那么现代的“专家学者”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很简单,来自茶馆里的民间艺人的信口胡说。
大家想必看过金庸的《鹿鼎记》,里面韦小宝总是上茶馆听《大明英烈传》评书,当年流传下来的还有一段“火烧庆功楼”,说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建了一座全木材的庆功楼请功臣们吃饭,然后一把大火把功臣全部烧死了,就跑掉了一个很会来事的徐达,但也在疽发于背的时候被朱元璋赐了一只蒸鹅,而长疖子的人吃了蒸鹅自然是要死掉的。
不过翻翻历史就知道了,徐达是死在“留守北平”的任上的,而朱元璋皇帝在南京呢,要是从南京送一只蒸鹅到北京,徐达肯定吃不到,因为送鹅的那个“快递小哥”也被腐烂发臭的蒸鹅熏死了——南京到北京两千多里地,送一只蒸鹅,还不如像曹操给荀彧那样送一个空盒子呢。“蒸鹅杀徐达”,连大鹅都跟着背了黑锅。至于长了疖子的人吃鹅肉会不会死,问问医生就知道了,笔者说不能死人,有人一定要搬出《神农本草》《本草纲目》来辩驳的。
笔者之所以说“火烧庆功楼”、“蒸鹅杀徐达”,是为了说明一点:清朝到茶馆里听书一坐一天的,是无所事事提笼架鸟养大黄狗的八旗子弟,把清朝皇帝骂得越狠他们越高兴,赏钱也就越多,于是说书艺人(这里也有破落八旗子弟,八旗子弟最爱评书大鼓书,京剧是道光同治年间才兴盛的)只好投其所好大骂明朝皇帝。只是很奇怪,现在的“专家学者”大骂明朝皇帝,谁给赏钱呢?
咱们把话题拉回到朱棣诛方孝孺十族上来。按照“专家学者”的说法,方孝孺的第十族是他的门生。某权威平台还言之凿凿地说方孝孺被诛十族“在黄宗羲的《方正学孝孺》、《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其实这是一篇文章的两个名字)中都有记载”。但是笔者真找来看了,那本书叫做《明儒学案》,是黄宗羲在康熙十五年写成的,里面有一篇《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只写了“文皇亦降志乞草,先生怒骂不已,磔之聚宝门外。年四十六。坐死者凡八百四十七人。”文末评论里说“又以先生激烈已甚,致十族之酷”,根本就没提什么“诛十族”。要知道株连和诛杀是有本质区别的,有些“专家学者”欺负咱们没文化,就想搞文字游戏蒙人。至于《明史纪事本末》,那是明朝举人、清朝进士谷应泰写的,更像小说,而且自相矛盾。同样一本书两个章节就自相矛盾,比如卷十六燕王起兵和卷十八壬午殉难的记载就截然相反,卷十六说燕王连自己亲口悬赏捉拿的二十九个“奸臣”,最后也只允许杀掉齐泰黄子澄,其余的人“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等,皆宥而用之”,但是到了卷十八,又说朱棣杀了方孝孺十族,而且每杀一个人就问一声方孝孺服不服,八百多人朱棣问了八百多次,刚刚坐上皇位日理万机的朱棣是不是闲着没事干了?
当然要想彻底把“专家学者”的脸打肿,还要看史料:“而孝孺绝无后,惟克勤弟克家有子曰孝复。谪戍庆远卫,以军籍得免。孝复子琬,后亦得释为民。”连方孝孺的成年的侄子都没杀,说明方孝孺家就被杀了一个方弟弟孝复,方孝孺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是自杀的(很有骨气)。而且据现在方孝孺的后人拿出的家谱记载,方孝孺的儿子当年也有一个活了下来:“幼子圣公由浙江台州迁往安徽歙县,生四子,长子通公后迁至安徽庐江,改姓何。”
看遍网上“方孝孺被诛十族”、“蒸鹅杀徐达”那些声音,没有一个是由方孝孺或者徐达后人发出的,方孝孺是忠臣,徐达是名将,他们的后人也秉承了祖先的高风亮节,不靠着祖先的荣光争名逐利。反之真正绝后的秦桧魏忠贤却冒出很多“后代”,为他们的“老祖宗”叫屈喊冤。
忠臣良将后人淡泊明志,汉奸叛徒后代上窜下跳,在上窜下跳的小丑背后,是一众“专家学者”,以抹黑忠臣良将、抹黑拓土开疆英主为生,赚美元、博眼球、蹭热度,但是他们忘了,现在是网络时代,并不是只有他们能看到史料,历史不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读者诸君有文化、讲道德、重传统、敬英雄,跳梁小丑的伎俩,早就被看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