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感受传统医学的神奇魅力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本报记者蒋明睿

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深邃哲学智慧和实践经验,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日,位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的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举行试运行开馆仪式暨“大美中药入画来”“了不起的矿物药”展览开幕活动。

中国医史馆、江苏中医馆、中药馆、养生文化馆四个常设展厅,让观众穿越历史,感受传统医学的神奇魅力。

医脉绵长,中医药历史熠熠闪光

通过一道“时光长廊”来到中国医史馆,两侧墙壁上的屏幕以画卷的形式呈现着历史长河中的名医荟萃。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馆长李文林介绍,在这里还藏着一枚“寒泉孤月”印章,堪称“镇馆之宝”。《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记载,该印章“系傅山所刻”。傅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医学家、书法家,以一介布衣自居,为民众悬壶济世。小小的印章充分体现了作为医家的傅山将医学知识与篆刻艺术融为一体的匠心所在。

江苏自古是中医药大省,江苏医家在不同领域所创的医事之盛、医书之富、医史之最,创下许多“全国第一”。我国史料上最早的“医院”出现在江苏,最早的私人诊所开办在江苏,医学史上绵延最久的世医之家分布在江苏,中医外科、温病等分科专著问世在江苏,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本草纲目》最早刻印也在江苏……明清以来,江苏医脉绵延、流派纷呈、名医辈出,在我国中医学发展史上形成了鲜明的文化景观。被誉为“名世鸿儒”的清代徐大椿《慎疾刍言》木刻书板,清代孟河医派传人余听鸿监制的紫砂壶,最早载有“医院”二字的宋代平江图拓片,中央国医馆首任馆长焦易堂先生的铜像……走进江苏中医馆,这些“瑰宝”便可尽收眼底。

异彩纷呈,中医药价值多重共振

在博物馆的一角,有一面约两层楼高的墙,上面摆满了各种浸制标本,引得不少观众驻足打卡。“医无药则不能彰其效”,标本中展示的各种植物不仅有“颜值”,更有“药用价值”。在中药馆内,从中药药材种植、炮制加工、制剂生产到中药经典处方,处处展现了中医药价值的可挖掘性。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段金廒教授介绍,年起,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联合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开展江苏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历时8年完成了对全省中药资源“摸清家底”的任务,调查发现江苏中药资源种类种。“在博物馆内设置中药馆,能很好地帮助观众从了解药材源头的感性认识开始,学会向历史学习、向古人学习、向自然学习。”

其实,除了我们熟知的植物类、动物类中药材,一些矿石也是中药材。在“了不起的矿物药”临展中,石英、钟乳石、雌黄等矿石如同宝石,形态各异,色彩丰富。如果仅观赏感到不满足,观众还可以通过中药炮制流程、中药百子柜及处方桌等场景还原,过一把“中医瘾”。

功法养生、情志养生、雅趣养生……关心养生的人一定不能错过养生文化馆。走进展馆,悠悠古琴声声入耳,淡淡幽香颐养性情。在这里从饮食起居、岁时节令、健身功法、经络腧穴、情志心理等角度,展示了中医养生原则、方法与举措形成的发展历程与实物见证。展区内还设置了专门的互动区,观众可以跟着视频学做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智能系统还会根据动作标准程度进行评分,能看能玩,互动感十足。

传承创新,让中医药智慧活起来

活动当天,凝聚着匠心的临展“大美中药入画来”也一并与观众见面。“金樱子”“白头翁”“虎杖”等各种药材的手绘图色彩鲜明,根脉分明。李文林介绍,这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电教室的老师为了教学,绘制的一些标本图,这些标本图既有原药材生长的性状,又有用药部位的特征展示。

这些手绘生动印证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教育中的“先行者”地位。据了解,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建校伊始,便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输送了第一批师资,编撰、制订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博物馆,大学博物馆是展现大学底蕴、培育校园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程纯表示,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的基础之上,利用建设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的契机,要更加紧密与中医药教学、科研相结合,举办系列特色科普宣教活动,切实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中医药知识用起来,努力将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建设成为展示中国中医药文化精髓、赓续江苏中医药文化基因、传承南中医文化内涵的亮丽名片,为更高水平中医强省建设注入文化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