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考试方向做好“一拖三”语基题
自年起,全国卷就把一些基本语言技能合并在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段中统一进行考查,即一个语段三道考题。到年,这种“一拖三”的形式已经连续使用了四年。
1.(·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学期到来,我校推出一门全新的通识课“家常菜”,受到广大师生的 )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答案 B
解析 破折号是标号的一种,其作用是标明,主要是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常见用法: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标示插入语、标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标示话题转换、标示声音延长、标示话语中断或间隔等。A项标示注释内容。B项标示话题转换。C项标示语意转折。D项标示补充说明。作者走到朝阳门立交桥附近,想到了那里的一家肉饼小店,没有继续走路,而是去吃肉饼,故这里的破折号也是标示话题转换、跳跃。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解析 比喻是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传统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与传统的考查方式不同,本题从比喻句的特性入手命题,有一定的新意。题干指出“比喻具有相似性”这一规律,向考生指明分析的方向和侧重点就是“相似性”;要求“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即又告诉考生原文画线句使用了比喻,无须考生判断修辞手法。剩下的答案内容就已经十分明确了,考生先要答出本体和喻体是什么,然后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即可。与传统的找出修辞句,分析修辞句的作用不同,完全不需要用答题套路,只要说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用来作比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以及这种相似性的合理之处即可。该句喻体是河,本体是路。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有:道路漫长与河流绵延相似;车辆源源不断和水流永不停息相似;黏稠的河写出河水流动缓慢,与塞车拥堵时车速缓慢相似。该句重点是以黏稠之河形象地表达车速缓慢。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 这是语言特点类新题型,分析语言特点一般从四个方面着眼:用词或词语的搭配、修辞、句式、语言风格。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句式别致新颖。通过句式变换,使通常用作状语的部分独立成句,强调了享用完美味后“又心满,又意足”的感受。作者把约定俗成的“心满意足”拆分成“又心满,又意足”,这种打破常规的词语让读者眼前一亮,更加生动活泼。还可以 ),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篾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不断炉火纯青,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不一而足,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如著名的“板鹞”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风筝的趣味性。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喜闻乐见 B.老少皆宜
C.炉火纯青 D.不一而足
答案 C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掌握四个词语的含义,其次要分析该词语所在句子或者上下文语意中的搭配情况,找出使用不当的选项。A项“喜闻乐见”出现在“放风筝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一句中,意为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用来形容放风筝这个活动,语义上恰当,句法上也没有问题。B项“老少皆宜”出现在“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老少皆宜的玩具”一句中,意思是对老年人和少年人都适合。风筝作为一种民间玩具,既可以放飞,又可以欣赏,对老年人和少年人来说都是适合的,用在此处恰当。C项“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用来形容“风筝的制作技艺”没有问题,但文段中“炉火纯青”前面有个修饰限定语“不断”,而“不断”表示动作行为的不间断,也有“反复进行”的意思,但达到完美的地步并不是一个能够反复进行的动作,所以此处属于用词不当。D项“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非常多,这里用来说风筝的样式,很恰当。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自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B.自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
C.山东潍坊自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国际风筝节
D.山东潍坊自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的国际风筝节
答案 B
解析 作答本题,首先要回到原文,找到相应位置,分析命题人的考查角度。原文中括号出现在“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句前,前后以逗号分隔,可见两个句子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且后半句以“吸引着”这一动词引领,照应后面“专家、爱好者及游人”这组宾语,按语法基本结构,逗号前应当填写一个名词性短语作为主语,才能顺畅。四个选项语意、句式大体相同,但细致研究分析会发现,A、C两项都是主谓宾结构完整的句子,不能独立作主语,所以排除。B、D两项均以“国际风筝节”为中心词,且都由“自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和“山东潍坊”共同组成该中心词的定语,只是顺序不同。B项“山东潍坊”与“国际风筝节”直接连用,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引出后半句中的谓语“吸引着”,语意连贯顺畅。D项则把“山东潍坊”放在开头,由于本词的名词属性,加之紧随其后的“自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6届”看似构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主谓结构,读者看到“36届”后面的“的”才能明白,这是一个个长长的定语,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容易失误。且后半句“前来”一词应对应明确的地点位置,中心词如果只剩下“国际风筝节”则位置信息不明确,表意不清晰。故答案为B。本题虽然需要以现代汉语语法规律为基础,但是在实际考查过程中并不需要考生掌握相关知识和理论,只要有较好的汉语语感或者能正确理解文段中的内在语言逻辑关系,就可以正确解答。
(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句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交响乐由多人共同演奏,二者相似;③交响乐很有魅力,笛哨声也很有魅力,二者相似。
解析 本题在题型思路上与年新高考全国卷Ⅰ第(2)题相同。文段中把放飞风筝时百哨齐鸣的声音比作交响乐,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多个笛哨同时鸣响和多人共同演奏交响乐相似,另一个是作者认为交响乐声音很有魅力,用来作比,说明了笛哨声也很有魅力。
新高考卷在语段情境的综合考查命题上与全国卷有异同之处:
总之,新高考会继续秉持不设考纲的前提下灵活、自由的命题原则,未来会在“三道题”不同的组合方式及考点变化上有所突破。如年八省市联考“三道题”的组合方式是“衔接+修辞+语病修改”,题型则是两道选择题加一道主观题,而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则是两道题,连贯+补写句子,一道选择题甲一道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