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犹如一面镜子,映射人生百态,也检验着我们的身体状况。
平时无病无灾察觉不到,直到跟新冠病毒抗争的时候才发现:身体免疫力强才是你抵抗病毒最强有力的武器。
这个时候才去后悔,平时没有好好注意自己的身体。
而免疫力不是一朝一夕能提升的,它来自于日常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
今天,有书君为大家推荐20种大家容易忽略的生活小事,帮你提升免疫力,保持强健的体魄。
01关于饮食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说:
“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
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才能避免病从口入。
1.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暴饮暴食,极易伤胃,“口福”就会变成“口祸”。
“每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定时三餐,七八分饱刚刚好。
有节制的饮食,才能让吃进去的东西,化为恰当的养分,真正滋养身体。
2.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从科学角度来说,细嚼慢咽真的更利于健康。
一口饭嚼20次,充分将食物咬细,不仅可以促进营养吸收,还能减轻肠胃负担,对体重控制更有奇效。
试着吃慢一点,身体的改变你会看见。
3.蔬菜是个宝,餐餐不可少
早在明代时,《本草纲目》中就指出过“菜之于补非小也”。
当代人饮食丰富,大鱼大肉是常态。
可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很大程度来源于新鲜蔬果。
每天确保有足量的蔬菜摄入,才是养生上选。
4.饮食要清淡,少油又少盐
近几年来,网红美食层出不穷,而它们几乎都有一样的特性:重口味!
可一时的口舌之欲满足后,身体却不可避免地被伤害。
重油重盐重糖,不仅会加重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会增加癌变概率。
而清淡饮食,品尝食物的原汁原味的美,也更健康。
5.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饭前一口汤,胜过良药方”。
汤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寒冷的冬天,喝一碗热乎乎的汤,由内而外的寒气都消散不少。
而在炎热的夏季,喝一碗清热祛暑的凉汤,更会让人身心舒畅。
02关于身体
蔡元培说:
“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其靠运动。”
运动要趁早,别等到体质下降,才后悔没有早点养成锻炼。
1.肥胖肥胖,身体不壮
《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
全球肥胖人数从年的1.05亿,上升到年的6.41亿,而中国的肥胖人数居全球首位。
超重不仅是一种对健康极具威胁的慢性疾病,还会增加患其它疾病的风险。
“管住嘴迈开腿”,不只是为了身材,更是为了健康。
2.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
饭后散个步,有助消化又健康。
人民网曾推荐过一种“摆布走”的散步方式:
走动时将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每分钟60~90步,走15~30分钟。
对平常缺乏运动的人来说,饭后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向健康身体的更进一步。
3.常洗衣,常泡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有句话说得好:
“没有人有义务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衣服干净人清爽,经常泡澡身体好。
闲时晒晒被子,让阳光消灭一下滋生的看不见的细菌。
晚上盖在身上也暖暖的,可以睡个好觉。
4.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一日之计在于晨,起来之后一定要动一动。
比如10~15分钟的拉伸或早操,可起提神醒脑之功效。
身体活动后,会从休眠状态苏醒,好的精神状态也就随之而来。
5.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许多有运动习惯的人,都喜欢运动后出汗的酣畅淋漓感。
但运动也要适度科学:跑步姿势要正确,挺胸抬头,效果更好。
跑完之后不吹风,出汗迎风,容易被病菌侵袭,引发感冒。
03关于心态
人常说:
“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心态好,人生少烦恼。
1.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生活中,很多人信奉“有泪不轻弹”,遇到不好的情绪喜欢压抑自己。
可管理负面情绪,就像是治理洪水,宜疏不宜堵,越压抑,越失控。
人们哭泣后负面情绪被宣泄,情绪强度会降低40%左右。
利用正确的方式适当宣泄,可有效减少负面情绪的破坏力。
2.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心理学上有个野马结局:
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身上吸血,野马不舒服又无法摆脱,之后怒气爆发,开始狂奔乱跳,不少野马最后力竭而死。
很多时候,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界刺激,而是我们处理情绪的方式。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就愁白了头。
心简单一点,快乐就会多一点;
偶尔给心情放个假,吃好睡饱,生活少烦恼。
3.先睡心,后睡眼
“心不静,则无眠”,当一个人总是心事重重,又多思多虑,睡眠自然不可能好。
好睡眠的前提是内心的平实和安定。
当你睡不好时,不妨先试试调整心态,给自己一个情绪放松的状态,慢慢感受睡意袭来。
4.要想健康快活,学会自己找乐
读《撒哈拉的故事》时,最羡慕三毛自得其乐的本事。
垃圾场里捡来的“破烂”,在三毛的手下变成了装饰温馨小家的原材料;
原本枯燥的沙漠生活,过得充满诗意。
不管在什么境地,那些懂自得其乐的人,总是能多一分轻松与快活。
5.安守一颗平常心,人生才能笑风云
人常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以下棋为例,执棋的当局者因为在意输赢,心态容易受影响;
而旁观之人由于不在意输赢,拥有平常心,反而更能看清全局。
我们的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样样随心。
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看得更透彻,过得更快乐。
04关于生活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
“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会如何变化,都藏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中。
1.常开窗,透阳光,杀细菌,保健康
冬天,很多人因为怕冷,习惯关着门窗,在屋内享受暖气。
可密闭环境待久了,很容易滋生病菌,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除雾霾沙尘等天气外,每天要开窗3~4次,一次不低于15分钟是很有必要的。
2.冬睡不蒙头,夏睡不露肚
睡觉,能让身心得以放松,让组织器官得到修复,是一种极佳的休息方式。
可不良的睡眠习惯,也可能让睡觉变成无效休息。
冬天不要蒙头睡,保持呼吸顺畅;夏天不要露脐而眠,贪凉易生病。
养成正确的睡觉方式,才能真正让休息落到实处。
3.热水洗脚,如吃补药
24节气中,每个节气都会提醒大家要好好泡脚。
古医学也早有记载:
“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事实也的确如此,能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的泡脚,其养生作用并不亚于吃补药。
4.尽量少喝酒,病魔绕道走
年,世界癌症报告给出一个数据:
3.5%的癌症是由酒精造成的,每30个癌症死亡患者中,就有一个是酒精造成。
同时,一个人只要每周摄入酒精超过g,全因死亡风险就会急速攀升。
由此可见,“大酒伤身,小酒怡情”的说法,显然是个伪命题。
要想真正有效养生,滴酒不沾才是优选。
5.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
曾经一篇名为“医生凌锋生死24小时”的文章刷屏朋友圈。
当天凌峰因发炎吃了0.5克的头孢,出现过敏反应,失去意识,医院抢救。
清醒过后反复思量,他才想起自己前一天晚上曾喝下半杯葡萄酒。
其实,不光是头孢+酒精有毒,很多食物和药物之间都有冲突。
轻则影响药物吸收,重则引发不良反应。
在服药期间,学会忌嘴,才能让药效充分发挥作用,治愈身体。
▽
《人体简史》一书说:
“选择生活方式,就是选择死亡方式。”
说到底,你的身体由你掌控,是肆意挥霍,还是克制有度,都藏在你的一举一动中。
试着调整饮食、锻炼身体、修行心态、改变习惯,或许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身体。
愿你我都能戒掉不良生活方式,从老祖宗的智慧中“取精华”,修炼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