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中国历史上由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关于大明朝我们应该知道的基础知识。
1、统治时间:公元年—公元年,共计年。
公元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公元年,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
2、统治者:大明共经历十七朝十六帝。详见之前文章《明朝的十六位皇帝》
明太祖像3、政治制度:皇帝制、内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大大加强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在中央:(1)废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分相权给六部,六部直属于皇帝
(2)设立五军都督府,以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掌军事
(3)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掌法律。
各部之间相互牵制大权总揽于皇帝
二、在地方:(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散地方权力。所谓“三司”是指承宣布政使司(掌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罚),都指挥使司(掌军事)
(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地方,监控地方,巩卫皇室。
三、设立特务机构:先后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监事百官与民众。
4、经济方面:
(1)农业发展: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的发展: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棉纺织业从南方推进到北方。
(3)商业方面: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朝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5、文化科技方面:
(1)科举考试制度变革,专注“八股取士”。
考试题目全部出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讲解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考生必须严格按照八股的固定格式答题,所谓八股即:破题、承题、起进、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通过“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控制,也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扼杀人才的创造性思维使其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2)虽然进行了思想控制但明朝也取得了一系列文化科技成就,如:
《永乐大典》,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学体系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和溶蚀地貌的观察记述比欧洲早约两个世纪
还有,明代小说和戏曲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三言二拍”成为明代短篇小说的巅峰。“三言”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成为明代流行最广的小说。
戏曲方面有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即:《牡丹记》《西厢记》《紫钗记》《邯郸记》,因这四部作品都和“梦”有关所以合称“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同一时期,所以汤显祖也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除此之外在书画方面,最出名的还有以唐伯虎为首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以及徐渭、杨慎、解缙、董其昌等书画大家。
唐伯虎画像6、外交:
明成祖朱棣时期派遣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传闻是为了寻找可能漂泊海外的建文皇帝,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的大航海早半个世纪,宣扬了明朝的国威也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明朝还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侵略,最后闭关锁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郑和下西洋最后,明朝的成就当然不止这些,还营建长城、北京城惊世工程,在后期李贽提出了“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主张抵制儒家思想的控制,也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如传教士利玛窦介绍到中国的《几何原本》及《堪舆万国图》等使中国初步接触到西方的知识。
关于明朝的基础知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欢迎大家补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