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史学研究领域,不同的学者都有着自己的主观看法。对于经常会被拿来比较的明清两朝,学者们都褒贬不一,其中易中天更是对明朝大加贬低。
易中天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从小深爱文学,受祖父影响又酷爱史学,高中就已读完中外名著,对史学论点颇有见解。于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古代文学专业,从事文学艺术领域的研究,于年开始在百家讲坛当学者,剖析历史言语犀利,叱咤风云。
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帝,就属明朝的最差,要不昏庸,要不迨政,勤奋一点的又资质平庸。凡是想打起精神干一番大事的又都气数已尽。具一定史学权威的易中天如此贬低明朝,明朝的残暴真的胜过君主专制高度集权的清朝吗?其实也是不无依据的。
以剥皮起,以剥皮终。
诫诸生守讷学规,违者罪至死。这是朱元璋制定的国监制度。
朱元璋把培养官僚的全部职权都交给国子监,所以培养官僚的职责全部由国子监负责。实则用意就是用刑法管束那些不服从和抗议的学生。经常有监生被强制饿死或强行自缢,有些不忍看这些监生任人宰割的官员,大胆控告这些残暴的教育方式,结果朱元璋不但不予理会,反倒把这些控告者全部屠杀示众。
一系列惨无人道的刑法诸如痛决、充军、罚充吏役、枷镣终身、饿死、自缢死、枭首示众、凌迟……明朝的国子监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是刑场。受害的不仅是学生,他们的教官也深受其害,接受死亡所威胁的训练,培养了一批绝对暴力的、无思想的、奴性的官僚。
据易中天书中记载:朱元璋对待功臣,直截了当地说,你们不能忤逆我,不要凭小人之力僭越皇权,否则不仅你的命不保,全家的生命都不保。
朱元璋以功臣多倚功犯法,破坏了皇朝的法纪,侵犯了人民和皇朝的利益为由奴仆杀人,绞杀了胡惟庸,蓝玉等功臣。连刘伯温之死,明朝史书已查无此据,但易中天判断:背后的凶手就是朱元璋。
从胡惟庸以私通日本,蒙古的罪状被杀以后,胡案成为了朱元璋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凡是心怀不满的,跋扈嚣张的,对皇家统治有危险性的文武官员、士家大族,都一连被强制安上串通胡党的罪名,处死抄家。
对此,易中天只评价了四字:改制,集权。
论野蛮残暴,历史上任何皇帝都敌不过朱元璋。凌迟、刷洗,有秤竿,有抽肠,有剥皮,还有黥刺、剕、劓、阉割、挑膝盖种种酷刑,造成了朝官中人心惶惶。于是就有些官员罢免官职,告老还乡,此举却激怒了皇上:奸贪无福小人,故行诽谤,皆说朝廷官难做。此为大不敬,非杀不可。
易中天在《中华史之朱明王朝》中写道他之所以杀人如麻是因为出身卑微比当过亭长的汉高祖刘邦还不如,当然不可能有唐太宗和宋太祖的气度和雅量。相反,作为政治暴发户,他严重缺乏自信,总怀疑别人看不起他。
明朝大兴的文字狱,又毒害了一批封建文人。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
面对一些封建文人的抵抗,朱元璋也采取了强硬的刑法对付,如果有人不为君王所用,就只有一个字:杀。朱元璋有一套特殊法律,拿监狱、死刑以至抄家灭族一套武器,强迫文人为他办事谋利。
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先后被杀。朱元璋用严刑重罚,杀了十几万人,他的眼中钉主要的是国公、列侯、大将;宰相等。他用流血手段进行内部清理,贯彻了以猛治国的方针,巩固了大明的统治。
一分为二,明清对照
看待政治史学,我们都应该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严谨地看待利与弊,不可过多地带有主观色彩。评价一个历史王朝,也不应该只是从皇帝个人素养这些片面角度,明朝虽然残暴却也创造了不少成就。
清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关起门来拒绝交流,一味的盲目自大导致在古代的综合国力稳居世界前列的中国自清朝开始落后于世界,社会风气愚昧封建,一头巨狮跌落谷底,受外人的耻笑。
在明初奉行的同样也是保守落后的海禁政策,意识到关起门来不会有进步,在明代后期放开海禁政策,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使得海外贸易大获发展,边境的百姓生活富足,一大部分上支撑了国库的开支,成为财政的基础,并打开了和世界交流的渠道,促进了文化经济的交流。
用船在中国和马六甲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描绘的正是明朝,海外贸易不断发展促就了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时航海技术已十分先进,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为其打下基础。明朝建造的船只设计精良,装备齐全,最大的船能够长约米,阔约60米,能够容纳1,名船员,且最大的船能有9个桅杆那么大,可谓是技术精湛。
明朝时期还涌现出一批著名学士及著作。例如现中国四大名著,其中有三本出自明朝,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而清朝的文化思想却因为残酷的文字狱而整整停滞了三百年。
若说清朝是一个耻辱的朝代,明朝可谓是国威浩荡,把大国风范展示无疑。清朝只能看到一次次战争的失败,一条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到最后丧权辱国活生生地成为了侵略地。但是明朝却可以说是扬武耀威。
从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打击倭寇,巩固了国防统治,消灭了侵略势力,再到郑和下西洋,一分不计较经济利益得失,目的只是为了扬武耀威,展示明朝的各方各面的实力,而大清时,马戛尔尼访华,一个外国使者都看得出清朝只是外强内虚的纸老虎。
皇宫内倒是金碧堂皇,款待客人也最为大方,而真正应该得到重视的百姓却过着穷苦的日子,国防边境守卫糜烂不堪,军事设备也极为落户,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沦为西方国家的笑话,这一点比起明朝,可以说是清朝所望尘莫及的。
这样看来,说明朝不如清朝,似乎也太过片面了。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光芒,也有每个朝代的黑暗,我们不做盲目的比较,只在读史中鉴史获得更好的成长。
文/百海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