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乃解。《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意味着在东汉及东汉之前,茶叶被视为药物。
三国时期张揖所著的《广雅》,称:荆巴间采茶作饼……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苏轼《茶说》: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空心饮茶入盐,直入肾经,且冷脾胃,乃引贼入室也。苏轼还是位名医,他的医学成就被收录在《苏沈良方》中。
李时珍《本草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明目益思、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
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甚至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到唐宋时,药茶也已发展为单方、复方并用,且复方之用多于单方。服用方法也由原来单一的煮饮法丰富为调服、丸剂、散剂等。
明清时期,药茶的应用范围和制作方法不断更新和充实,茶疗处方更是丰富,
适用范围几乎遍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和养生保健等各个方面。
药茶的剂型也进一步发展为散剂、丸剂、冲剂以及以药代茶饮等多种类型,服用方法多样,有饮服、调服、和服、含漱、擦、搽、涂、熏等。此时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方被广泛应用,如午时茶、枸杞茶、姜茶、八仙茶、珍珠茶等。
以茶为药,国外亦然:在欧洲,茶最初被视药饮,常被放在药店里出售。
随着欧洲人充分认识到茶叶价值,来自中国茶叶风靡社会各个阶层,英国伦敦市井小民宁愿花费一个月的薪水,也买上一磅茶叶来喝。
清朝直隶总督琦善做过一番考察后,得出结论:洋人“日以牛羊肉磨粉为食,食之不易消化,大便不通立死,每日食后,此为通肠之圣药……”
古代日本也将茶视为药物。
日本船员海上生活普遍缺乏维生素C,在大航海时代坏血症夺走无数海员的生命。
日本人用粗茶来救命。茶叶中有丰富维生素A原、维生素E、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其中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能预防败血症,喝茶挽救许多日本船员的生命。
随着现代医学的介入,相关研究不断证实茶叶的保健功效,因其三抗(抗肿、抗辐射、抗氧化)、三降(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的保健作用,更是被西方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风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