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影响了日本博物学的

新京报·文化云客厅系列直播活动第12期,我们邀请到博物学者蒋澈、王钊共谈江户时期的博物学与博物画。嘉宾提到,东亚博物学并非完全来源于西方。在江户时代,中国本草学和西方博物学在日本发生了交汇。而《本草纲目》在日本博物学发展史上影响深远。撰文

吕婉婷01:41直播回顾短视频:江户时代的日本博物学与《本草纲目》说到日本的江户时代,人们可能会首先想到被畅销书青睐的德川家康。年,赢得关原合战的德川家康,被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立幕府,开启了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武家时代。江户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中期,此时的日本结束了群雄割据的时代,迎来了安定的和平时期。这是一个新旧、东西对撞的年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文化不再只受贵族掌控;西方人东往日本进行贸易传教,日本施行“闭关锁国”政策,将对外贸易地点限制于长崎。江户时代结束后,日本进入明治时代,我们熟知的明治维新,便发生在这一时期。在新旧、东西之间,日本江户时代躁动与新生并存,同时也孕育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博物学世界。东亚博物学,在近代化的关口,同样也面临着中古到近代的转型。从中,我们可以一窥江户时期的社会风俗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痕迹。新京报·文化云客厅系列直播第12期,我们邀请到博物学研究者蒋澈、王钊,分享江户时期的博物画与博物学发展。蒋澈,博物学史研究者,清华大学助理教授。王钊,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博物学史、博物学图像研究。1东亚博物学的起源提到“博物学”,人们也许会想到它是西方的舶来品。蒋澈认为这个判断并不完全正确。西方博物学历史深远,在今天仍然影响着诸多博物学研究者、爱好者。西方博物学在历史上有三个起源:药学、农学和自然哲学。到文艺复兴时期,这三大起源汇流形成了博物学,并在19世纪被西方人推上了发展的巅峰。近代西方博物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分支学科是分类学。至今我们在野外看到花草鸟兽虫鱼,会下意识地判断它属于哪一类,这便是西方博物学的遗产。但是实际上,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之前,东亚博物学已经有了苗头,那就是中国的本草学(本草学即记载药用植物的研究)。除本草学之外,中国古代的农学、文学、艺术也为东亚博物学奠定了基础。“我们的文学作品中有对动植物的刻画,比如《诗经》;大概从宋朝开始,中国民间出现了大量动植物谱录,比如《牡丹谱》、《荔枝谱》等。”蒋澈提到,日本江户时期是博物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推动日本博物学发展,有以下几个要素。首先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传入日本。这本书在日本影响深远,促进了日本本草学、博物学的繁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的本草学、博物学都在诠释《本草纲目》。但是日本本草学也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的本草学很多内容都是在谈药性,日本开始也谈药性,但是后来走上了一条“辨析名物”的道路,即辨别日本拥有哪些物产,和中国《本草纲目》中的记载是否对应。受《本草纲目》影响,日本哲学家、游记作家和植物学家的先驱贝原益轩编写了《大和本草》。其次是日本国内环境的影响。德川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为改善国内财政困境推行“享保改革”。其中一项举措针对的是对外贸易。当时日本药材大多依赖进口,导致白银流入他国。为此,德川吉宗推动了药物国产化运动,日本境内各地区大名、蕃主开始对自己管辖的区域进行大规模的物产调查。这一全国性调查大大推动了博物学与博物画的发展。最后是西方文化的影响。江户时代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仅和荷兰、中国等国在长崎地区保留对外贸易。在“享保改革”中,德川吉宗放宽书禁,允许西方出版物在日本境内有限流通,促进了日本博物学与西方近代博物学的融合。2江户时代的市民阶层与博物学日本“町人文化”,热衷“奇”在江户时代,对博物学的热爱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上至将军、大名,下至普通的市民,都对自然界的动植物有探索的兴趣。日本贵族的博物学,在蒋澈看来有两个特点:有钱、有闲。因为富有,他们能够聘请画师绘制豪华的彩色图谱;因为闲暇时间充裕,他们会结成社团组织团体活动。19世纪日本有一个比较出名的贵族社团“赭鞭会”。“赭鞭”典出中国,传说神农有一支赭红色的鞭子,植物用鞭子一抽,就能被判断出药性。平民的博物学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江户时期市民阶层兴起,代表商人、低阶武士审美旨趣的町人文化开始与贵族文化分庭抗礼(町人即城市居民之意)。据王钊所述,江户时代的市民对珍禽异兽非常感兴趣,在审美上,相较于“美”,他们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