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甲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如果我看得更远
木禾老师
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木禾有约》直播间,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有书圣王羲之、文学大家东坡学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女士和资深苹果研究专家牛顿先生,请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就坐。这四位大师分别在书法、文学、医药、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今天我们就请他们讲讲他们的故事,和我们分享一下他们成功的经验。
01
王羲之
吾姓王,名羲之,字逸少,以于书小有所成,后世遂以”书圣”称之,实不敢当也。吾自幼好书,尝受教于卫夫人。夫人者,吾之姨母也,善楷书,吾受益颇多。及长,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于众碑学习焉,各取其长,而不因袭,遂独具其格,隶、草、行、楷皆有所成,后世以“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称之。若无卫、钟、梁、蔡诸辈可得仿效,吾不得入其门;而若无吾之潜心学书,斟酌损益,自出机杼,吾亦不能成其名。
02
苏轼
吾姓苏名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世人知吾工书善画,长于诗词文赋,皆曰吾乃天降奇才,诚不知吾何以成吾名。吾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亲授以书。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后又潜心于《庄子》。吾之《赤壁赋》,主客互问,取诸司马长卿;香草美人以比,源于骚人屈子;寄情山水之志,赓续五柳摩诘;彭殇寿夭之叹,有感于老庄之言。吾为文,博采各家之长,然不循旧迹,不拘常格,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意之所到,笔力曲折,无不尽意,如流水行云,世间乐事无逾此者。
吾尝作《海棠》诗,曰:“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时人甚爱之,岂知诗中多假前人之典。如“东风袅袅”句,因《楚辞·九歌·湘夫人》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而化之。如“只恐夜深花睡去”句,盖因杨妃宿醉未醒,侍儿扶掖而至,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余是以引之。“余览白乐天之《惜牡丹花》有句:“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又读玉谿生之《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乃有“故烧高烛照红妆”句。众皆以妙手称吾,则吾岂敢,好学古人,而不苟从之而已。杜工部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此言得之。
03
屠呦呦
我叫屠呦呦,众所周知,我带领团队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其说这是我对世界做出的贡献,不如说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我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这里是我童年时的阅览室,似懂非懂地翻看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四部医典》《本草纲目》《温热论》《临症指南医案》等书后,我痴迷上了中国传统医药,医学梦想也不知不觉萌芽。
担任中药抗疟组组长后,我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汇集了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我还是决定从古典药书中寻找突破口。出自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我新的灵感。原来古法里面用的是青蒿鲜汁,而温度更是提取青蒿的关键所在。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如此说来,以前进行实验的方法都错了。我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后来又历经了多次失败,终于得到了对疟原虫抑制率%的青蒿提取物。
虽然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我委实不敢居功自傲,如果非要说我对社会有什么贡献,我只能借用由牛顿爵士的一句名言:“如果我看得更远,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谢课题组的所有成员,感谢中国传统医药学,同时感谢不畏困难、不愿放弃,将古今医药结合起来的我自己。
04
牛顿
我是牛顿,我确实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不过这句话并不是我的原创,很多人都说过,只是可能没有我知名度高而不被知道。我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因为它是我的真实体验,是我的肺腑之言。百度上对我的评价是这样的:
既然如此,我也没必要谦虚,和大多数人相比,我所懂确实甚多,称一句“全才”也不为过,但我并不是天纵奇才,我之所以取得成就,和那些伟大的前辈们对我思想上的启迪是分不开的。
求学期间,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哥白尼、笛卡尔、开普勒等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的先进思想,带我走进了越来越辽阔的科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终于取得了一些超越前人的突破性成就。所以那些怪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太难的同学们,不要只怪我一人,这些定律的发现,我之前的那些前辈们没有一个是无辜的,假如没有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我怎么可能有能力如此为难你们?
05
结语
其实古往今来,小至个人家庭,大至国家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和发展,大都因为继承了前辈的精华,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但一定要注意,要先继承,但又不能单纯继承,还要发展,还要创新。单纯继承,至多成为俗手,主观能动性+继承=本手,主观能动性+继承+创新=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