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春光明媚,杏桃开花,处处清新明朗、欣欣向荣。每个季节的味道都是大自然的恩赐,生活中也难有比吃“春食”更令人憧憬的事,一切新鲜的都是春天赋予人间的舌尖盛宴。尤其在清明雨后,山中花开,田间长野菜,正是吃春食的好季节。
青海地处高原地区,虽不比江南野菜丰富,但也有很多野菜带给人们味蕾上的满足,更让人们在记忆中留下了春日乐趣和难忘的故事。茶配花食,再吃一口鲜香的野菜,享受春天的味道,不让春天留遗憾。从即日起,青海在线网和青海读书会联合推出春日踏青寻找青海“春食”系列文章,邀笔友写尽春天的故事,挖掘春食文化,寻找自然的味道。
青海在线网(文/肖生珍)草长莺飞,微风拂柳,春回大地,天地间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山野间,田地里,最先展现春色的应该就是知名的、不知名的野菜了,而挖野菜,就是中国人春天来了的最大信号。
中国人吃野菜历史很悠久,在《诗经》中就已经有了记载,而古人就爱吃野菜,荠、薇、葛、覃、蕨等,《诗经》里提到的野菜有20多种。甚至古时候还有“挑菜日”,这就是全民出动挖野菜的日子。唐代诗人郑谷曾在诗里写道:“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
曾经的人们吃野菜是为了吃饱肚子,而现在的人吃野菜是为了尝鲜。不论是大人们喜欢用来包包子的地皮菜,还是被小孩子装在瓶子里腌制的“辣辣根儿”,都是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
在我的印象中,最常见的野菜就是苦苦菜还有生长在各个角落的蒲公英,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对蒲公英的记载:“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说它味苦,嫩苗可以吃,除此之外,据《唐本草》《神农本草经》《中药大辞典》等历代医学专著记载,蒲公英还可以用来利尿、清热解毒,治疗疮毒、脑膜炎、流感、肝胆病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我的小学在城市边缘的一个村庄,那时候没有橡胶跑道,没有光滑的水泥路,操场上是砂砾石块,远处长满了比我们还高的野草。在花园小路的砖缝里,时不时地冒出几株小草,有时候开着黄花,有些调皮的男生还要故意踩掉。
在我一二年级时有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身材纤细,个子高挑,穿着时髦,瓜子脸上一对丹凤眼很是好看,现在看来我觉得她有点像倪妮。
有一天午休时我们发现她在花园里溜达,就问她:“赵老师,你在这儿干啥?”
“挖蒲公英呀。”
“那有啥用?”
“它对降火可有用了。”
那时候哪里懂降火是什么意思,看老师喜欢几个小伙伴就陪她一起找,大家弯着腰,嘴里念叨着:“在哪呢,在哪呢?”然后随便一拔,“老师老师,你看我拔的这个是不是?”老师一看噗嗤笑了,“你只揪了它的叶子,而它最有用的地是根儿,要轻轻地把根儿拔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起初大家用小木棍儿把它周围的土刨开,但是因为心急还没刨到底就想把它拔出来,总是拔断。有一天,不知是谁从家里带来了把小铲子,一铲子一个,快得很。
我回家骗妈妈说,学校劳动课要拔草,老师让我们带铲子。第二天就带去了半个巴掌大小的铲子,中午休息,下午放学,都要帮老师挖一些蒲公英,一两根,两三根,然后包在塑料袋里送给她。
那时候的我们年幼,觉得这个东西老师喜欢,我们就想帮她,而也是那段日子,上课时严厉的老师也变得亲切和蔼,她带我们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寻找蒲公英,告诉我们各种野菜野草的名字,大家都被晒得通红,睁不开眼睛,而那种快乐是往后的每一课堂上没有体会到的。
曾经她讲到一篇课文,情到深处时她说:“咱们也约定一个时间,到时候还在这个操场集合,我看看大家那时候是什么样子。”再过了一两年,她做了妈妈,产假之后我们再没见过她,可能是去了别的学校吧。
曾经我们在书上郑重其事地记下约定好见面的日期,时间久了,书不见了,那个时间我也忘记了,可能她说的是10年以后,也可能是20年以后。
在我的印象里,她依旧是那个时尚、高挑、爱玩儿的女老师,帮同学揩鼻涕,给女孩子扎辫子,带我们跳绳踢毽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后来,我上了大学,宿舍楼后面有一大块儿草坪,里面长满了蒲公英,黄色的花还有毛茸茸的球,风一吹它们就乘着降落伞飞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赵老师就是一株蒲公英,她陪伴我们长大,一阵风吹来,我们就去往了不同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