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叁拾郎
乃公的心情很坏。
尤文连续三年欧冠在主场被淘汰。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居然留了个阴阳头在舞台上跟人握手。
看到后,乃公只想说一个字——丑。
不丑吗?
大男人留个阴阳头、背个大辫子。
有人会说,清朝就是这样的啊,电视剧里都是这样演的啊。
清朝是这样的。还扬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当时有多少汉人因为不肯剃发易服掉了脑袋。
近三百年的屈辱,中国历史上最蒙昧黑暗的朝代,灭绝了人性,扭曲了审美。
但是,他是宋应星啊!
壹
宋应星是谁?
明代最杰出的科学家,我们来看看他写了多少著作:
自然科术:《天工开物》、《观象》、《乐律》等,其中《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综合性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人文科学:《野议》、《画音归正》、《杂色文》、《春秋戎狄解》等。
杂文随记:《原耗》、《卮言十种》等。
文学作品:《思怜诗》、《美利笺》等。
放到现在,妥妥的科学家和中科院院士,国家核心科技人才。
可惜他生不逢时,生活在了明末清初的血腥时代。
宋应星兄弟四人,他与大哥宋应升从小就博览群书,特别推崇宋代大儒张载的关学。对,正是那位喊出“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
兄弟二人不仅熟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天文、音律、农学、工艺制造产生了巨大兴趣,萌发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万历四十三年(年),宋应星与宋应升在南昌参加乡试(江西是当时的科举大省,竞争异常激烈),29岁的宋应星在一万多名考生中拿到全省第三,宋应升拿到全省第六,同时中举。
宋应星兄弟,妥妥的学霸或许是因为兴趣爱好太广泛了,兄弟二人在此后万历和崇祯年间的会试中都没考中,无缘进士,自然也无缘当官。
到了崇祯四年(年)宋应升被吏部选拔为浙江桐乡县令,四年后(年)因政绩出色调任广东肇庆恩平县令,宋应星则被推举为江西分宜县学教谕(不算官吏,勉强算是事业单位公务员)。宋应星在分宜县任教四年,他一生中所有主要著作都发表于这段时间(—年)。
此时的宋应星49岁—52岁。
正是一个科学家在经历丰富实践后,著书立说的黄金年龄。
这四年里中国北方发生了什么呢?
李自成起义军转战中原。
皇太极派多尔衮和岳托攻灭林丹汗余部,将漠南蒙古纳入后金版图,正式称帝。远征半岛,收复朝鲜,对明朝形成包围之势。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贰
有人会说,没错啊,节目里的宋应星正是以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形象出现的,并不是一上来就阴阳头,没问题。
青年、中年、老年宋应星再者,宋应星去世于南明永历二十年(年),实际上永历帝在五年前就被缅甸王莽白抓住献给清兵。永历年号由远在台湾的郑氏继续使用。
而宋应星隐居的江西,在永历三年(年)时就再次被清兵攻取。
这一年宋应星63岁,离他去世还有整整17年。
而清廷在年就发布剃发令,强制江南汉人剃发。
宋家兄弟没有剃头,没有屈服,而是继续效力南明。
然而天不遂人愿,南明朝廷建立后就内斗不断,被清军逐个击破。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年),清军攻陷广州后屠城,70万人死难。已经辞官归隐的宋应升听说后写下了一首诗:
千里江山带雪看,无君此日亦无官。一生忠孝归何处?惟有冰魂念岁寒。
不久就服毒自尽,为国殉节。
宋应星则追随永历帝辗转广西,又退往云南,积极参加抗清斗争。永历帝遇害后,宋应星心灰意冷,回到老家隐居。
即便是被迫剃发的士人,在给自己画像时依旧是汉家衣冠。
何况清廷的剃发令虽然严苛,但也有“十从十不从”,就是有十种情况可以不必剃发:
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民不从,少从老不从,儒从而佛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赋税从而文字语言不从。
看到没有,想出来当官的读书人肯定要剃,而平民老人是不必剃发的。
宋应星一个六七十岁的白身老人,完全可以继续保留汉人衣冠发式。
终生不剃发。
叁
然而舞台上的宋应星还是剃发了。
说明什么?
说明编剧和导演是查了资料的。至少查到宋应星老年隐居时,南明政权在大陆官方意义上已经灭亡了,他隐居的地方也在清廷控制下。剃发,没毛病。
而让老年版的宋应星剃发,与青年和中年宋应星站在一起,还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是一种巧妙的艺术手法。
可查资料也要查到位啊!
清廷是强制剃发不假,可当时剃的发型是这样的吗?
清朝前期、中期、后期男子的发辫看到没有,清朝前期,也就是从发家到顺治、康熙年间,满人的发型跟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阴阳头、粗大辫子完全不同,就是两根细长的金钱鼠尾巴。
只要是审美正常的人看到,都会觉得丑。
别跟我说不丑。
说不丑是你的审美出了问题。
韩国电影《南汉山城》还原的金钱鼠尾康熙六年(年),也就是宋应星去世后的第二年。朝鲜使者来到北京,看到满朝满城的金钱鼠尾,回国后就跟朝鲜国王感慨:“汉仪不复见,何日变中华?”
从此以后,朝鲜上下表面上奉满清为宗主国,背地里却依然使用大明年号。久而久之,他们觉得中原文明断绝,自己才是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到了现在又开始宣扬汉服是韩服,中国所有传统文化习俗都发源于半岛……
到了清末,仁人志士们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口号的指引下掀起革命浪潮。杭州城外皋亭山上披云观里的道士们则不剃头、不易服,一直以汉家风骨除暴安良,行侠义之举。
更加讽刺的是,节目组让老年版宋应星剃了阴阳头,可用来充当节目名字的《天工开物》,在清朝却是禁书!
原因很简单,宋应星反清。还是个从头到尾的死硬分子。
宋应星《天工开物》自序称明朝为“圣明”:“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跟《鹿鼎记》里的明史案一样,尊称明朝,贬低满清,统统都是政治不正确。
一个屁股都坐不对地方的人,他的著作又能好到哪里去?
这种书,流传开来危害更大!
禁!
这一禁就是几个世纪。
以至于清朝人居然不知道前辈还写过一本如此厉害的“神作”。若非民国初年罗叔韫、丁文江等人在日本发现乾隆三十六年时日本根据崇祯十年本翻刻再版的《天工开物》,这部十七世纪的科技百科全书和宋应星本人都将被刻意抹去。
天工开物京东查看已下架……
用剃发版的老年宋应星和几百年后的科学家握手,发型还用错了,既是对先贤的人格侮辱,也是狠狠打自己的脸。
肆
那么问题出在谁身上呢?
某台做节目,必然会请些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来当顾问。
这些专家学者都是有身份的人,最怕屁股没坐对地方。
在他们看来:
清朝入关是代表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正义战争,反清复明是搞分裂,抗拒大一统。
从历史的大局着眼,清军入关和清王朝的建立,是应该肯定的。而洪承畴则有功于清之开国与清初的统一。
于是那些明末清初的历史剧就会竭力去洗白尚可喜、洪承畴之流,让这些人从背信弃义的小人摇身一变成了“维护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功臣。
洪承畴顺应历史大势,弃暗投明,把他的才能献给了新的统一事业,并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是功不是过;只有抛弃那种以华夷之分的标准评价历史人物,才能对洪承畴及其他降清的人做出科学的评价。
电视剧《施琅大将军》里,编剧们还让汉民女子朝清兵大喊:“宁愿死在贝勒爷的刀下,也不愿回对岸去骨肉分离!”《龙珠传奇》里,一生反清李定国也被强行剃发留辫,永历帝的公主还爱上了满脸麻子的康熙。而那些为反清抛头颅洒热血的义士们,则一口一个“大清”,半点不敢说“鞑子”、“满清”等称呼。
让老年宋应星剃个阴阳头,说不定正是为了讨好那些掌握话语权的遗老遗少们,好叫他们觉得“与我族同”,大笔一挥,过审。
至于某些小明星东一个满清皇族后裔,西一个前清贵族之后。查了之后呢?你爷爷的爷爷不过是个卖臭豆腐的八旗破落户,哪来的脸面?
汉家衣冠,华之美之禁乃公的书,还给乃公剃头?
宋应星泉下有知,定会掀了棺材板怒吼:尔母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