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电视剧原型是同仁堂,电视剧主要写的是家庭内部的故事,至于大宅门同仁堂和大清朝皇帝的故事,基本没有涉及,其实,这些故事很精彩也有无奈,他们和几个皇帝的关系波澜起伏不好玩。
一,大宅门同仁堂和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的元年,对于同仁堂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就是他们公司开始供奉宫廷御药了,同仁堂其实也是公司嘛。雍正亲自批准领药银,每年数万两,已经很多了。
同仁堂为何有如此特殊待遇呢?因为他们药品配方独特,选料都是上乘的,工艺非常精湛讲究,疗效显著名声远播,不仅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甚至小康人家普通家庭也吃同仁堂的药。
早在康熙时期,医院的乐姓医官治好,乐姓医官就是同仁堂的家里人,他对同仁堂也有好感了。
雍正元年就是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的制药原料和各类药品,一直到溥仪时期,辛亥革命发生在年,这一年同仁堂停止了和大清朝的业务关系。
据说,雍正的得力干将田文镜,他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等职,他是皇帝的救火队员,哪里有难题就派他去,一天,他处理治理黄河,操劳过度,身体欠佳,雍正不能少了他啊,赶紧派人送去同仁堂的愈风宁心丸,他吃药后不久就好了。
雍正皇帝精明强干,明察秋毫,博学多才,但是,他却迷信“炼丹术”,他居然认为金丹长年服用可以长生不老。他自己亲自炼丹服用,结果是皇帝多次中毒,因为炼丹含有重金属。为了治疗解毒,他又吃同仁堂的药物。
同仁堂的官药业务,开始的一段时间,或许是磨合阶段,经济效益却入不敷出,没有利润也就罢了,但是,所担的政治风险是很大的。
雍正的儿子们竞争皇位,相互陷害,为了转移视线,害人者说受害者是吃了同仁堂拿错的药,药铺掌门人被严刑拷打,同仁堂花钱活动也没平息下去。同仁堂继承人惊吓得神志不清,一病不起。
经济效益低,宫廷还有很多规定限制,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当时的同仁堂主人是乐礼遂,他不敢直接说,只能想办法表达困难,通过有些大臣和亲王上奏。
内务府大臣隆科多,上奏给当时的雍正皇帝。奏文如下:
理藩院尚书间内务府总管大臣隆科多谨奏,为同仁堂供奉御药事。
查同仁堂药铺供奉御药,每三月进奉一批,药银约合五六千两。倘有急需,还要不时进奉。按目前规定,先进药后支银,因而药银该铺总需半年以后才能拿到,以致影响购买药材。念该铺自供奉御药以来,一贯坚持进奉拣选上等纯地道药材,且随传随送,从不误事,信誉良好。我皇上可否御准该药铺予领官银,每年以四万两计。
奴才隆科多叩禀
于是,雍正皇帝批准同仁堂领取官银四万两筹备药品。同仁堂资金周转好起来了,加上民间用药的收入,简直是财源滚滚名利双收了。
虽然同仁堂的药效果好,但是雍正迷信金丹,后来他的身体健康出了问题,不只是他劳累过度亲力亲为,也和他炼丹吃药有关系,否则,他还会多在位很多年。可惜,他想再活五百年反而少活了几十年。
二,大宅门同仁堂和乾隆皇帝
乾隆时期,大清朝财政越来越好,他老爸规定的每年几万两的药费银子,对于乾隆来说是小意思洒洒水。
乾隆九年,同仁堂上奏请求增加药价三分之一,得到了批准,或许是国库充足或许是物价上涨吧,不仅如此,而且同仁堂每年还可以提前领官银三千两。这就是垫资变成预支了。
这一段时期,同仁堂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多路进财。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三十年河东就有三十年河西。
乾隆十三年,皇帝对同仁堂附加了苛刻内容:“经此次调剂后,每遇传用的药味如稍迟延,或药味不佳,定行回堂将该药商拿究治罪,不稍宽贷。”这真是一把双刃剑,也是应了那句话,富贵险中求。
果然,同仁堂的麻烦来了。有的人总以为同仁堂漫天要价油水丰厚,因而心里羡慕嫉妒恨,宫廷中的官吏和太监,想方设法找同仁堂的错误,鸡蛋里挑骨头,乘机得到好处。
同仁堂一直小心,没有让人抓到把柄,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莫须有的罪名是很多的,具体迫害的事,从未公开过,同仁堂前人告诉后人不必打听,事实就是同仁堂被迫转让出去了。
乾隆十九年,那时的同仁堂主人乐礼的夫人在呈文里汇报说:“身夫乐礼,原承先业开设同仁堂药铺,承办官药有年,缘身夫在日所欠官项债复颇多,以致铺务难支,具呈告退官药,蒙皇恩准着都院出示招商。”
原来,人祸天灾一起来到,同仁堂主人去世,火灾损毁,大儿子死了,小儿子很小,孤儿寡母坐以待毙,只能依靠火灾剩下的残货度日,欠债估计需要十年才能还完。
这样,清宫内无药可供,清廷就考虑从其他药店进药,但是,内宫的人只要同仁堂的药,他们不接受其他药铺的药。
何况,皇帝每次外出都要准备大批种类繁多的药品,一般药铺是无能为力的。
比如,乾隆四十八年,皇帝去避暑山庄和木兰围猎,同仁堂就要准备这些药品。
贵重细料和药面有:牛黄,麝香,冰片,朱砂,雄黄,犀角粉,白及粉。
常用药材有二十多种:茯苓,陈皮,半夏,桔梗,甘草,黄芪,当归,白芍,菊花,柴胡,金银花,薄荷,木瓜等。
中成药有三十多种:藿香正气丸,清肺抑火丸,养胃丸,天麻丸,大补丸,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化痰丸,益母丸,大健脾丸,太平丸等。
后来,皇帝就派人调查,发现宫内有人陷害同仁堂,皇帝决定重新考虑对同仁堂的政策和态度。
宫廷明白了,同仁堂供奉御药,不能采用威吓打压政策,必须对同仁堂支持保护,控制宫中办事人的刁难,无事生非从中牟利。于是,宫廷公开明确优惠保护政策,创造方便条件,同仁堂绝处逢生,转危为安,逐步恢复。
乾隆四十九年也就是年,太平洋中的琉球王国有一个医药专家,名字叫吴继志,他想写一本医学书籍《质问本草》,书里收集了太平洋中的草药种,而且把药品,图片,标本带到中国,想和中国草药专家研讨,同仁堂位于名单前列。
同仁堂的三位专家,书面回答了吴继志,原文如下:
贵国所产草本、木本共五十品,红、金二位相公带到本堂请求校正。弟等较之,十有四品,《本草纲目》有之,二本堂有之,常系所见,故记其名可用等事,以便鉴见,如其制法见于《纲目》等书。余下草本不能相对。内二件有名不入药,更问人详焉。
回答的大意是,分析了太平洋中的草药,和《本草纲目》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使用的意见。
三,大宅门同仁堂和道光皇帝
同仁堂经历雍正和乾隆皇帝的磨合起伏,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皇帝时期,比较风平浪静,特别是道光皇帝,一直大力支持同仁堂。
同仁堂坚持上等药材供奉宫药,随要随到不耽搁,皇帝很信任,宫廷的医疗保健放手交给同仁堂了,同时,同仁堂药品的质量也依赖皇室支撑。双方互相支持,相互依存,实现了双赢。
道光十六年,同仁堂主人是乐平泉,他为了皇家大量用药周转资金,上奏请求借一些银子,估计是原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吧,道光皇帝第一次的批复是不同意。
过一段时间,他考虑到以前的教训,担心又会出现御药无法及时供应,他要求内务府对同仁堂进行仔细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仁堂确实资金不足,垫资困难,皇帝下令同仁堂暂时领取银子一千两,分为二次两季还清。
道光皇帝还特别规定,同仁堂可以在还款后,如果有困难还可以再借款,但是,不可用借的官银还别人的债,以免耽误大清朝的健康大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道光时期开始准许进奉的御药,可以按照比例,根据市场价格计算,这种支持保护实属罕见。有时候,清宫一次拨给同仁堂的经费,居然可以使用好几年。
道光十七年以后,又多次批准同仁堂调整药价,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调整,解除了内廷的干预和拖累,充分保证了同仁堂的利润,也是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四,大宅门同仁堂和光绪皇帝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到了光绪皇帝时期,大清朝即将进入末世了,这时开始,皇家连续拖欠同仁堂药品款。
光绪帝在位34年,他一直身体虚弱,医院直接向同仁堂订药,同仁堂直接为光绪供药两百多次。因此,同仁堂垫付了大笔资金,还有平时的供奉药品,周转资金越来越难了。
清宫除了御药房,还有次要的“寿药房”,有时寿药房事情多了人不足,还要同仁堂临时派人过来帮忙,光绪三十四年的一天,同仁堂8名制药员工,每4人为一班在寿药房做免费临时工,一天一轮换。但是,这些员工都是需要同仁堂这个老板发工资的。
总之,光绪元年到一九一二年的例行公事供给药品的欠款,还有光绪二十八年慈禧回銮到一九一二年,长春、储秀、乾清三宫和颐和园药品欠款,合计欠款银子十八万七千三百八十七两五钱七分二厘,还有制钱二十三万五千六百三十四吊二百文。
就说银子吧,现在价格大约一两一万元左右,二十万两银子大约二十亿。这个数目就是对于当前的首富也不是小钱。
皇家拖欠乐家巨款近乎20万两白银,同仁堂本来可以停止供药,但是,皇廷多次批准同仁堂调整药价,皇上多次保护同仁堂利益,如果停止供药确实不妥。那么问题来了,这事该怎么办?
乐家开会商议对策,大家决定做出高姿态,明确告诉皇帝,虽然欠款数额巨大,但是皇恩浩荡,同仁堂把欠钱一笔勾销。重点来了,又但是,同仁堂欠别人的款,别人在打官司要钱,请皇室出面,最好免去欠债。
其实,同仁堂即使要钱,估计皇家也没有,因为这些年赔了外国太多钱,哪个不平等条约都要大把的银子啊。
这个交易策略得到皇上认可,同仁堂和皇室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