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丹参有什么功效吗

1对丹参功效认识的历史演变

丹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位列中品,其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至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另加“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等功效。至唐代《新修本草》时,当时对其功效的认识与前代无异。至宋代《证类本草》时,医界对丹参功效主治又有了新的认识,除之前原有的功效外,《证类本草》引用《药性论》云:“能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百邪鬼魅,腹痛,气作声音鸣吼,能定精”。又引萧炳云:“酒浸服之,治风软脚”,又引《日华子本草》云其能“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在此首次明确了丹参治疗妇科疾病的功效。

把丹参的功效与四物汤相类比者,首见于《妇人明理方》,该书著者未知,现已散佚,但《本草纲目》引用了其相关原文:“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芍药故也。”可见,其这样类比即是根据《日华子本草》对丹参功效的记载,即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后来《本草征要》明确记载了“丹参一味,与四物同功”之语,《本草通玄》亦有“丹参一味,有四物之功”之言。可见“丹参一味,功同四物”已传播开来,深入人心。由于四物汤以治疗妇科诸病而名重于世,故后世学者亦以丹参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药。

2四物汤与丹参功效之比较

四物汤最早见于唐代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疗伤重肠内有瘀血,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论其能“调益营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此后该方即以治疗妇科疾病而广为人知。

考四物汤药物组成有川芎、当归、生地、芍药4味。其中川芎气温,秉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之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温能运血,辛好升散,肝乃生发之经,得川芎之辛温,则气温而血活。

当归气味苦温,气温秉木气而入肝,味苦得火味而入心,气升味厚,气温能行,味苦能泄,其入肝养血,入心清热。妇人以血为主,血闭不通,则不能生育,川芎与当归相配,入肝温气生发,活血养血,自然生生不已。

芍药苦平,气平秉天秋收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芍药入肺,气平伐肝,防肝气升发太过以乘脾,味苦以清心热。生地黄气味甘寒色黄,秉太阴中土之专,入足太阴脾经,兼少阴寒水之气化,入足少阴肾经,气味重浊。味甘益脾,则气血生化之源足;气寒益肾,则髓足而骨充。

可见该方是以肝为中心,起着升发肝气、温养肝血、行血活血的作用,并兼顾其他各脏。女子以肝为先天,经带胎产诸病,均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四物汤能够广泛应用于妇科诸病。

丹参味苦微寒,得少阴之气化。其色赤味苦,得地南方之火味,入少阴心经。本经曰其能“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其气寒能清,味苦能泄、能燥,故丹参入心能清心泻热除烦。小肠为寒水之腑,与心互为表里,故能主心腹邪气。苦寒清泄,能泄小肠之水,故主肠鸣幽幽如走水。除寒热积聚,破症除瘕,均是其清泄之功。肺属金而主气,丹参清心泻火,火不刑金,故益气也。

世人认为其功同四物,在于其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带下,调经脉”,此皆是其苦泄清心之功。如《重庆堂随笔》所云:“丹参,降而行血,血热而滞者宜之,故为调经产后要药。设经早或无血经停,及血少不能养胎而胎不安,与产后血已畅行者,皆不可惑于功兼四物之说,并以其有参之名而滥用之。即使功同四物,则四物汤原治血分受病之药,并非补血之方,石顽先生已辨之矣。至补心之说,亦非如枸杞、龙眼,真能补心之虚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动则神不安,丹参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则心得其益矣。”

对比可知,四物汤治疗妇科诸病,重在调肝养肝,养血活血,而丹参与其有相似功效在于其能清心而泄血分之热,两者虽有相似之功,但治疗角度不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