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籍药典,看大闸蟹的食疗功效

大闸蟹作为美味佳肴,自古就备受广大美食爱好者的喜爱,民间更是有“一只蟹,顶桌菜”的说法。不仅是因为大闸蟹的绝美滋味“一蟹上桌百味皆淡”,更是因为其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

大闸蟹的营养价值极高,它的食用功效早已显山露水,在多部古籍药典中都记载着与大闸蟹食疗功效相关的文字内容。

一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江。

《本草纲目》的介部章节中有关于蟹的记载如下:“蟹,释名螃蟹、郭索、横行介士、无肠公子。雌名:博带。气味咸、寒、有小毒。主治杀莨菪毒,解鳝鱼毒、漆毒,治疟及黄疸,捣成膏兴疥疮、癣疮。捣出汁滴耳聋。”

后有《随息居食谱》(食疗养生著作)记载了大闸蟹这样的食用效果:“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核”。

近代,又有《中药大辞典》对大闸蟹的功效进行了补充:“清热、散血,续绝伤,治筋骨损伤、疥癣、漆疮、烫伤”

从来叹赏内黄侯,风味尊前第一流。

古人认为吃大闸蟹可以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有清热、化瘀、滋阴的功效,还可以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等症状。除此以外,将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以治疗黄蜂蜇伤。

在现代,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对大闸蟹的营养可以说了解得更为透彻。大闸蟹营养丰富,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各类氨基酸、维生素、脂肪、钙、铁、硒、锌、钾等等,在不被我们食用的蟹壳之中,还有蟹红素、蟹黄素以及丰富的钙元素。食用大闸蟹对人体有很好的滋补功效,据有关研究表明,适当地吃些蟹肉,对各种癌症都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以说大闸蟹是一种天然的滋补食材,不仅滋味鲜美,食用价值也是极高的。

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

尽管吃大闸蟹对我们有很多好处,但也不能太过随意地吃。“蟹味咸、性寒、有小毒”,虽然在《本草纲目》只是用一句话粗粗带过,但是蟹带有的寒毒却不能忽视。蟹的小毒主要表现在它的寒凉之上,肠胃虚的食客食用容易引发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即便是没有肠胃问题困扰的食客,在食用太多的蟹之后,也是会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除此以外,大闸蟹是河鲜的一种,有海鲜或河鲜过敏体质的食客吃了之后还会出现过敏反应。

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大闸蟹的寒凉,爱吃大闸蟹的前辈们早就找到了中和大闸蟹寒气的办法,那便是搭配性温的食材一同食用。如:烹饪大闸蟹时放入紫苏叶,生姜或是黄酒;也可把生姜和醋调制成料汁,在吃蟹的时候蘸着吃;或是在吃完大闸蟹后来一杯暖暖的姜茶;再或者温一杯黄酒,在吃蟹的时候一同慢悠悠地品味。黄酒、紫苏、姜这三样最常用来中和大闸蟹寒毒的食材,不仅能有效解决寒毒带来的困扰,还能起到袪腥提味的功效,让大闸蟹的鲜美锦上添花,李时珍都称赞到:“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黄持鳌,略赏风味。”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阳澄湖大闸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