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自然历丨林间采药去古方多用皮,后世多

若要论植物名称的写实性,“钩藤”应该排得上号。

钩藤,形如其名,即长着钓钩的长藤。

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刺曲如钓钩,故名。”同为明代的《本草蒙筌》中也写道:“湖南北俱有,山上下尽生。叶细茎长,节间有刺。因类钩钓,故名钩藤。”

钩藤外表强悍,内心却柔软。它的藤体光滑且坚硬,质地坚韧却并不致密,不易折断。但折断后可看到藤中间的髓部是黄白色的,像海绵一样松软。

钩藤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它首次亮相于汉末的《名医别录》中:“(钩藤)微寒,无毒.主治小儿寒热。”

宋朝之前,钩藤被视为小儿专用药。《药性论》中记载:“钓藤,臣,味甘,平。能主小儿惊啼,瘈疭热痈。”《新修本草》中也道:“惟疗小儿,不入余方。”

明朝及以后,钩藤的功效记载明显有所增加,不仅大人能用,药用部位也从钩藤皮发展到了钩藤钩。《本草纲目》中强调:“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红楼梦》八十四回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薛姨妈跟夏金桂吵架,被气得肝气上逆,左肋作痛。宝钗来不及叫医生,便叫人买了几钱钩藤,浓浓地煎了一碗给母亲喝。香菱在一旁给薛姨妈捶腿揉胸,之后又等宝钗劝慰了几句,薛姨妈才睡了一觉,肝气渐渐平息。

依照《本草纲目》的说法,“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钩藤确实对薛姨妈的病情有效。现在,科学家也已证实,钩藤具备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有镇定、抗惊厥的作用。据研究,大叶钩藤中的钩藤碱、异钩藤碱、钩藤总碱以及非生物碱均有降压作用。

如今,钩藤不仅是治病良方,更是致富良材。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郁郁葱葱的钩藤在青山绿水间蓬勃生长。年,“通道钩藤”入选湖南省道地中药材(第一批)。眼下,通道正大力实施钩藤产业整村推进项目,争取全县钩藤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钩藤产业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茜草科钩藤属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其干燥带钩茎枝为《中国药典》中药材“钩藤”的基源植物之一,秋、冬二季采收。

钩藤性甘、凉,具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等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钩藤在湖南全省广布,适应性强,常生长在海拔至米疏生杂木林间或林缘,喜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环境。目前,钩藤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及周边县市发展规模相对较大。

文/张航图/王旭军设计/袁向群智库/王旭军综合协调/张慧统筹/周月桂特别支持/湖南省林业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