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为您讲述的《汉字里的纪律和规矩》。
今天我们要在汉字中寻找古人“天道酬勤”“众志成城”的智慧。
勤
天道酬勤,幸福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勤”,劳也,本义指辛苦、出苦力。《论语》中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说的是,如果四肢不勤劳参加劳动,我们就不能辨别五谷。
勤劳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勤劳二字。王羲之每天勤于练字,每次练完字后,他就在家边的池塘洗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池塘竟然被染黑了,变成了洗砚池。王羲之的书法也越来越好,最终成为名垂历史的书法家。
李时珍被尊称为“药圣”,很多人却不知道他背后的艰辛。他一生勤于钻研医药。在31年的时间里,李时珍阅读了多种书籍,身体力行,走了七个省,收集了大量药方。为了验证药性,他甚至亲自吞下烈性毒药。最终,《本草纲目》问世,成为医药书籍中的瑰宝。
不少流芳青史的人物,并不是因为他们具有超人一等的天赋,而是在于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
积
日积月累,勤能补拙。“积”,聚也,本义指谷物等堆积,后引申为累积、积蓄等含义。《荀子》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日积月累,就可以养成高尚品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个人坚持做善事,就会有好人缘。一个人作恶多端,就会增加怨敌,招致恶果。因为善恶的积累是一种量变,最终将会引起质变。
春秋时期,鲁国的重臣庆父,先后主谋杀掉了两位国君,引起国家内乱。百姓天天过得提心吊胆,庆父的罪孽在百姓心中不断累积,民间因此流传“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说法。后来,邾国的季友发文讨伐庆父,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百姓纷纷响应。最终,庆父在走投无路下自杀。这是庆父恶行累积引起的后果。
友
“友”,同志为友,从其甲骨文、金文来看,表示两手相握,互相帮助,协同劳动。《论语》中说道:“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近朱者赤,我们与正直、诚实的朋友交往是有益的。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很多朋友,需要的是几个知己良友、诤友。
和
交友要讲和而不同。“和”,相应也,表示应和、协调、和谐。“和”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人生的审美,对生活的向往。古代,有的宫殿取名“中和”“太和”,就有相互包容、和平相处的意思,“共和国”则体现了社会各阶层、各党派和谐共处的思想。
华
“华”,荣也,本义就是树木开花,引申出华丽、年轻、荣华等含义。薛瑄在《薛文清公读书录》中写道: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任何人,应摒弃华而不实,倡导朴实无华、勤俭节约。
御
“御”,使马也,其甲骨文、金文左边是马鞭,右边是人,表示人拿着马鞭赶车,后引申为控制、抵挡等含义。“御民”就是统治和管理老百姓。但御民不是一味地控制,还需要统治者的智慧,需要统治者以身作则,需要坚持民主。
魄
“魄”,阴神也,本指依附于人体而存在的精神,后指精力、胆识等。魄力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缺乏魄力则容易患得患失。李鸿章曾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他曾向曾国藩寻求解决方法。曾国藩表示:会来的躲不掉,做错的后悔也没用,没发生的无需自寻烦恼。李鸿章听后豁然开朗。
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则”,法也,常也,本指标准、法则,后引申为一般的原则、准则。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强行打破宇宙的法则,容易丧失平衡,带来灾难。破坏自然让生活环境恶化,昏君庸臣掌权难以长久。国有国法,家有家法,遵循法则才能长久兴盛。
监
“监”,表示一个人俯身从水面看自己,就像照镜子,对应如今的监督之意。不管是自身还是他人,都需要通过监督,克服自身的惰性和缺点。自我监督尤其难。在明清时期,不少官员监守自盗、中饱私囊,仅朱元璋执政时杀掉的贪官就有十多万人。当今,从政者也应以史为鉴,常照镜子正衣冠。
减
“减”,损也,表示去掉一部分。人类一直在做加法,生产更多的商品、学习更多的知识、发明更多的娱乐方式。但是,加法太多则不堪重负。学业负担过重需要减负,污染排放过度需要减排,社交过度需要减少应酬。
众
孤则易折,众则难摧。“众”,多也,表示众人、众多。毛泽东同志提出“人多力量大”。但其中的重点是心要往一处走,力量要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历史上很多众不敌寡的例子,例如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这启发我们不仅要密切联系群众,更要让众人形成充满力量的有机体。
拙
“拙”,不巧也,其篆文由手和出构成,表示笨拙、不灵活的意思,引申出粗俗、质朴的意思。杰出作家叶兆言说:“才华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先熬到一百万字。”曾国藩是近代名人,但他在青少年时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背书,却总也背不会,来他家的小偷都躲得受不了了,跳出来背了一遍后扬长而去。但正因为他有着“笨鸟”的精神,最终飞得比一般人更远。
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辽也,本义是辽远,引申为距离大、时间长。人类具有局限性,受到自身听力、视觉各方面的局限,看不到遥远的未来,无法直接看到表面下更深层的东西。只有多思、多学,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长。
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明”,照也,表示光明、照亮,后引申为明白、聪明、高明等含义。刘备的养子刘封,自视过高,在危急关头拒绝增援关羽。不仅如此,他还欺负孟达,气得孟达投奔魏国。他一错再错,令人失望,最后刘备只好将他处死。这是没有自知之明的典型。但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糊涂与明白都应适可而止。
考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考”,老也,最初表示老人,后引申为长寿以及考试等含义。考试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方式,有人为了通关却采用不光彩的手段。人生处处是考试,认真踏实才能经受考验。
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石之美也。玉不仅是一块石头,它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人,代表着高尚的情操。
操
“操”,把持也,本义为拿、握持,引申为掌握、操练、操守。在历史长河中,不少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那份操守而甘心受折磨。祖父一辈官达显赫的陶渊明,厌恶官场斗争而辞官归隐。反之如汪精卫,卖国求荣,投靠了日本人。只有守住节操,民族和国家才有希望。
防
“防”,本义是堤坝,后引申出提防、防范等用法。东汉和帝时期,窦太后亲临朝政,外戚窦宪仗势横行,政局不稳。后来,大臣向汉武帝谏言:要将祸患消灭在萌芽。于是,汉武帝削减了窦氏的势力,防患于未然,局势好转。“防”不仅是要对外界预防,更要对自身设防,三思而日省。
管
“管”,早期是竹制的六孔乐器,后泛指管类乐器,引申为管理、控制等含义。毛泽东很是佩服曾国藩,因为曾国藩的管理能力很强,有很多管理自身和他人的法则,例如,“群聚守口,独居守心”“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可见,管住心和口是很重要的。
荣
“荣”,桐木也,是一种树,引申为繁荣、茂盛、花开等含义。“荣“代表了一种状态,例如,繁盛的生命、繁荣的景象、兴荣的家业、光荣的使命。对于从政者,荣与辱极为重要。仁则荣,从政者心中应保持仁义,才不会招致耻辱。
好了,亲爱的听众朋友们,这本《汉字里的纪律和规矩》到这里就全部讲完了,作者通过个与纪律和规矩有关的汉字,逐一分析,给了我们很多启迪,这里有为政之道,修身之法等等,希望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认识。
感谢您的收听,咱们下一本,不见不散。
本文图片来自百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