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可爱大家好,我是希夷,一个沉迷于神话传说不能自拔的大叔。本期要与大家聊的是一位有“千古仁兽”之称上古神兽。虽然只是野兽,但是它们似乎比人更加优雅,懂得尊老爱幼。不要说是公交车让座、扶起摔倒的老人,就算是平常过个马路,走个T台,也要让年长的先上。
根据古书中的记载:“果然兽,群行之时,老者在前,少者在后。得果食辄与老者,似有义焉。交趾诸山有之。”
这简直是野兽界的“孔融让梨”,让我辈凡人惭愧汗颜。
但大叔今天不是要继续把它吹爆,而是要揭露一个千古谜案——果然是仁兽,可能是个谣传。
文/希夷
符号帝国原创首发
(一)
让果然这种动物能够顺利封神、C为出道的,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宋代官方编写的《太平御览》,一个是清代“古希天子”乾隆大帝。
当然古书中有提到它的,则是车载斗量。先后有《山海经》、《东西洋考》、《蜀地志》、《南中八郡志》、《南州异物志》等不下十种。甚至明代著名医生李时珍也凑了一把热闹,来了一场乱入——在他的药典《本草纲目》中也涉猎了“神兽果然”。
《山海经》异兽但所有这些资料数据的来源有一个总源头——《山海经》。因为它成书最早,并且能以“经”冠名,足见是一本重量级的古书,不然也不敢与《易经》、《诗经》这类大神级的书籍同列。
《山海经》根据现在学者推测,它应该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晚不晚于汉初。《蜀地志》、《南州异物志》写于三国时期;《太平御览》是宋代的;《东西洋考》、《本草纲目》是明朝学霸所作,比起前者,这些统统都是小辈。
(二)
但是大叔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大到可能要让“仁兽”果然身败名裂、跌下神坛的地步——《太平御览》所引用的“果然”词条,《山海经》并不存在!这等于说宋代这些拿着国家公费编书的二杆子文人因为不细心研究,自摆了一场乌龙。
或许有人会说:有可能是版本问题,之前的《山海经》中可能有这一条,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很多书都遗失了,只是现存的《山海经》中没有而已。
《山海经》异兽大叔对于这样的理由表示不服。因为我们可以对照原文,《太平御览》中的这段话,语言风格和组词造句的表达习惯,明显不同于《山海经》中其他章节。关门,放证物!
《太平御览·山海经》记载:
“果然兽似猕猴,以名自呼。色苍黑。群行,老者在前,少者在后。得果食辄与老者,似有义焉。交趾诸山有之。獠人射之,以其毛为裘蓐,甚温暖。”
有没有感受到浓浓的山寨味?熟悉《山海经》的小宝贝应该很清楚,如果这段话要用正宗的“山海体”应该是这样的:
《山海经》异兽“交趾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猕猴,毛发苍黑,其名自号。群行则老者在前,少者在后,似有义焉。配之可以已寒。”
对比之下,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我们再来看距离《山海经》年代最近的《蜀地志》中的记载:“果然兽,形如狗子,头似虎,其尾柔滑,白黑色。”这里显然没有给它加入太多的人为色彩,只是比较客观的特点说明。
所以,几乎可以断定,《太平御览》中所引用的仁兽果然,是个赝品,可能是从其他书看到的,也有可能是宋代人并没有写,后来人硬生生加上去的。
(三)
果然兽能够“封神”,还少不了另一位大人物的助攻,他就是自称“古稀天子”、全唐诗八万首独占一半的乾隆大帝,时人送昵称——涂鸦狂魔。
公元年,乾隆二十六年。意大利人GiuseppeCastiglione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郎世宁”,从此以精湛的绘画技艺行走大清宫廷之中数十年,被奉为“博士”(不是今天的老师)。史书记载,后来交趾人,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向天国进贡了一只“神兽”,并称它就是古代奇书《山海经》中所记载的果然。
乾隆帝大喜,当场命画师郎世宁作画,并亲笔题诗:“寓属生交趾,自呼名果然。欢同难还共,小后大居前。柳异王孙恶,郭齐君子贤。不因皮适褥,林处命宁捐。”
郎世宁《交趾仁兽果然图》乾隆帝这首诗的意思,几乎是把《太平御览》中那段引用所谓《山海经》中的话用自己的话翻译了一遍。因为其有屡屡“捉刀”的前科,就使得这个记载更加可疑。以乾隆惯性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作风,即使《太平御览》中没有这段记载,他也会暗示自己的狗腿子给加上去。
从此以后,加上红色神话小说《镜花缘》的转发和加持,果然是“仁兽”、它们彬彬有礼尊老爱幼的优雅形象就迅速得到了传播,成为此后几百年人们心中的共识。
现在看起来,反而是《山海经》之后的那几本书中,关于果然的记载,更加接近真实。不过我们还是有理由相信郎世宁老师的画工的。根据这幅画来看,果然这种传说中的神兽,样子与今天非洲大陆的环尾狐猴基本一致,只是尾巴上黑色的花环少了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