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本草经》
茶,万病之药
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了无数身受白血病困扰的患者,因为买不起天价药,而私下买假药的人。其中有一个引人深思,催人泪下的镜头,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苦苦哀求警官不要再查下去:“我只是想活下去,你能保证自己这辈子不生病吗?”
健康对于健康对于一个病人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更是一种奢侈,不能否认生命里的生老病死是人间常态,但这些更让我们把健康视为一种责任。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也。这个故事里,百草是药,茶是解药。
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提到“茶为万病之药”。茶叶入药,由来已久。从那时起,茶的药用价值就已经开始为人所知。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形象地总结了茶的药理作用,书中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上升散,又兼解酒之功能也。”
在中医的治病防病史上,茶以其药性轻灵,药效持久,经济实用,服用方便等特点,在民间广为流行,已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历代医家和世人的重视。
从尧时太母娘娘用白茶治麻疹的传说,到民国卓剑舟在《太姥山全志》中所言:“绿雪芽,金呼为白毫.....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外国,佳与金垺。”可以看到,白茶一直以要用被人所知。
疫情期间“茶能预防新型肺炎”的文章满天飞,虽然并没有哪款茶被科学研究证实,对新型肺炎有抗击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茶拥有一定的药物功能。但是:茶,它就是茶,它不是药。
茶为国饮
茶,为国饮,可以忘忧解劳。喝茶可以陶冶心性坐拥天地。
在传统文化里,茶可以养生。
在现代人眼里,茶可以养心。
《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轨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
泡茶在于懂得茶的色、香、味,每一环节的背后是属于茶叶生长的过程,以及在天、地、人因素影响下,而展现出茶叶的生命之美。
经常有茶友提问:我买到的可是一级的白牡丹和荒野老白茶,但因为不懂泡茶知识,两种茶生生被我泡成一个味道!
哪里还有什么“澄黄透明”的颜色,又哪里还有什么“清新扑鼻”,完全感受不到,真是让人懊恼!
很多人认为,喝个茶嘛,和“把大象塞进冰箱”一样简单:倒水,放茶叶,开喝。
emm...其实,小茶想说,这也没错。这恰恰是很多人的想法,事实上,大多数时候也是这样做的,并没有说这不行,然而我知道,茶与你的相遇相知,有着各种缘故。
我们喜欢茶香温暖的陪伴,然而更多时候,我们只想轻松地喝杯好茶。实际上,想泡出好喝的茶,恰恰需要的是细心的琢磨和感悟。
茶,该怎么喝?
人,最怕的是“遇人不淑”,茶跟人有着相似之处:茶,最怕“遇水不淑”。
好茶需配好水,配上精湛的泡茶技术,泡出来的才是茶真正的模样,那一口,最是滋味。
在有较好的泉水、井水、溪流库区水源的情况下,可以清晨到那里取水,良好的天然水源可遇而不可求,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力更生来处理了。
我们在生活中最容易取得的就是自来水,各地自来水的水质差别很大。
经净化和软化处理的水,就是很好的泡茶用水。市售的矿泉水品牌很多,有的水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我们的健康很有益处。
选好了水,余下最重要的一步——选茶。
原则上来讲,切实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最重要。
相信茶友们都有一种类似的经验,每当我们喝到一杯好茶时,那种深深的满足感,可以给心情带来难以形容的放松和平静。
由于我们每个人对于味道的感觉灵敏度、判断力千差万别。比如对于苦味和涩味的感知,味蕾感觉不大相同,喜爱的程度更不能有一个评判标准。感官也是一种千变万化的,所以好喝的感觉也是相当主观的。即使同一个人,对于相同气味的灵敏度及判断也常有极大的不同。
如果你是刚入门的茶友,推荐你试试白茶,尤其是白毫银针。
在一个阳光温暖午后,泡一杯清新淡雅,香气浓郁的白毫银针,口感清甜,回甘悠远。人生竟有此等乐事!
茶,该怎么选?
选茶要选自己喜欢的,其次也要选择价格适中能接受的,太贵和太便宜,都会影响到日后喝茶时的心情。
茶叶的选购永远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买茶和卖茶的博弈。
很多茶友去茶叶店购买茶叶,在和老板聊茶、品饮中,这是非常不错的体验。
但是一说起价格,又会让茶友觉得有些失落:这茶真的值这么多钱吗?会不会坑?我想,大部分茶友都可能有这样的感受。
当你真的了解白茶的一生,见证一片茶叶的生长,就知道,它完全对得起这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