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汉张仲景名著《伤寒论》问世至明清时的温病学派,治疗瘟疫的专着有数百部。如明代沈之向的《解围元薮》为中国第一部治疗麻风病专著,明末陈司成的《霉疮秘录》为中国第一部诊治梅毒病专著,清代张璐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和叶天士的《温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王孟英的《温热经纬》、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戴天章的《广温疫论》、汪期莲的《瘟疫汇编》、余霖的《疫疹得》等对伤寒、疟疾、肺结核、天花、白喉、麻疹、麻风、痢疾、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的症状和治疗均有论述,为传染病的辨证、治疗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预防”一词最早见于《周易·下经》,“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至于对瘟疫的预防,早在战国晚期的《黄帝内经》中已明确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金元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更明确提出:“与其救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病之前。”可见,中国的古人、中国的传统医学非常重视未病先防,提出了许多预防瘟疫的有效措施:(1)隔离措施:在秦代,已设有疠人坊,专收麻风病人,进行隔离。《汉书·平帝纪》记载有“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的隔离疫疠措施。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记载:汉桓帝延熹五年(年),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当时就设有“庵卢”(野外传染病院),对疫病患者实行隔离。《晋书王彪之传》云:“永和末(公元年)多疾疫,朝臣家有时疫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明代萧大享《夷俗记》说:“凡患痘疮,无论父母兄弟妻子,俱一切避匿不相见。”清代熊立品在《治疫全书》中提出瘟疫流行时节的“四不要”原则:“瘟疫盛行,递相传染之际……毋近病人床榻,染其秽污;毋凭死者尸棺,触其臭恶;毋食病家时菜;毋拾死人衣物。”通过隔离病人,可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2)药物防疫:古代药物防疫的方法很多,有口服、佩带、粉身及悬挂等。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治疗和预防传尸病(肺结核),可服用金牙散;还介绍“绛囊盛带之”以驱辟秽气。元代滑寿在《麻疹全书》中提出:在麻疹流行季节,可服用消毒保婴丹等预防。明代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列有“屠苏酒”方,“饮此酒以辟瘟疫邪气”;并介绍一种“断瘟疫法,令人不相传染,密以艾灸病人床角各一壮,勿令人知。秘法也。”《诸病源候论》也认为,对于温病可“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3)熏蒸消毒:《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凡驱蛊,则令之”;“除毒盅,以嘉草攻之”;“除蠹物,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着一幅“殷人薰火防疫图”,描述了殷商时代以火燎、烟薰方法来杀虫、防疫的情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天行瘟疫,取出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清代罗世瑶在《行军方便便方》一书中说:“将初病疫气人贴肉布衫,于蒸笼内蒸一炷香,久则全军不染”。(4)饮食卫生:“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惟煮烂。”宋代庄绰在《鸡肋篇》中说:“纵细民在道路,亦必饮煎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煎滚,停一时,候碱澄乃用之。”(5)清洁环境:《礼记》说:“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战国时燕国铺设陶制地下水道来排除积水,以保持城中环境卫生。清朝尤乘在《寿世青编》中说:“人卧室宇,当令洁净,净则受灵气,不洁则受故气。故气之乱入室宇,所为不成,所依不立,即一身亦尔,当常令沐浴洁净。”清朝王孟英在《霍乱论》中说:“人烟稠密之区,疫疠时行,……故为民及有心有力之人,平日即宜留意,或疏浚河道,毋使积污,或广凿井泉,毋使饮浊,直可登民寿域。”可见古人十分重视个人清洁卫生和环境卫生,已认识到这样做可以防止疫疠流行,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6)驱蚊防蝇:中国在后汉已使用蚊帐,南宋已使用防蝇食罩。北宋刘延世《孙公谈圃》说:“泰州西溪多蚊,使者行按左右,以艾熏之。”《琐碎录》载有驱蚊诗:“木别芳香分两停,雄黄少许也须称。每到黄昏绕一炷,安床高枕到天明。”宋代还出现专门卖驱蚊药的店家,而药物烟熏驱蚊直到现在仍然盛行,只是蚊香的药物成分不同而已。(7)接种免疫:东晋葛洪在《肘后方》中,有“疗猘犬咬人方:仍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的记载,即用狂犬的脑敷涂在人体被狂犬咬伤的伤口上,便能预防狂犬病。这是中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免疫的记录。清朝俞茂鲲所著的《痘科金镜赋集解》说:“又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约公元-)年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记载的是安徽太平县有人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比年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的牛痘苗接种预防天花要早多年。年,康熙皇帝下诏在全国推广人痘法以预防天花流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