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医药文化闻名世界,这源自于中医在长时间的摸索与终结,从部落时期的神农尝百草,到奠定中医基础的《黄帝内经》,从扁鹊、华佗再到孙思邈、李时珍,我国的医学水平逐渐走到顶峰。而发达的医学也数次拯救中华民族,使其不受瘟疫或者其他疾病的困扰,但是因为古人并没有发达的科技水平与设备,有些时候也会有让人难以置信的偏方,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鲁迅先生先生笔下的人血馒头了。
在民间传说中,吃了蘸有人血的馒头能治肺痨病,在鲁迅的作品《药》中就曾经描写过这样的事。而一开始,会有一些人向刽子手购买这种馒头,到了后来,一些胆子大的人会在处决犯人的刑台边观望,手里拿着馒头,结束之后去蘸人血,然后希望治疗自己或者家人的肺痨病。鲁迅先生写这个场景时赋予了更多的意向,并非真的要突出件事本身,而就历史而言,人血馒头这种偏方是真实存在的。
在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中便有人血馒头的记载,到了清朝也有相关记载,这才理解为什么《药》中华老栓要倾家荡产向刽子手购买人血馒头,无论是真的相信还是心存侥幸,他都别无选择,因为过去对这种病的治疗并没有太好的手段,哪怕是听起来骇人听闻,也要勇敢一试。
现代科学表明这种偏方是完全没有效力的,甚至于在当今社会,一个普通人都能够确定,人血馒头这种存在是造假,那为什么依然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首先是文化水平问题,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长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一般会采取愚民政策,只让一部分人接触文化,这就导致底层人民大多数不识字,更不了解药理,辨识真假就无从谈起。
其次,关于他的出处尚存在一些争议的地方,但是可以肯定会有一部分古代中医认可这种说法。这是因为古代中医受到时代限制,难以做出客观的评价,再加上古代中医的发展往往是独立的,并没有太多沟通与联系,偶然之间有人提出一个偏方别人并不知道,但是出于自身认真的考虑,无法准确判断,便不加辩驳,就容易导致这种奇葩药方的流传。
最后,这一药方的演化与遗失导致这件事看起来更加无厘头,因为在早期典籍中的说法是以人血入药,再与其他的药材结合,采用一定的方式加工,才做成一味药。但是明清时期,中医发展陷入停滞,主要是收集之前的药方为主,在甄别方面有所欠缺,导致这种药方最终只留下人血与馒头。
其实在中医典籍中存在着许多奇葩的药方,它们的产生让人匪夷所思。如《本草纲目》记载,如果有人流鼻血,就用头发烧成灰吹进鼻孔里,立刻见效,永不复发,而且还有要求,男子必须用母亲的头发,女子用父亲的头发,但是科学证明,这个药方并没有用。现在想来,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药方,他的出现,本身便体现出了中医体系的一些缺陷,只是需要更多的人去纠正。
笔者以为,人血馒头这种偏方能够从陈藏器生活的唐朝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因为这些事情并不是关于大多数人生死的国家大事,只存在于一个很小的群体中,在其他人看来,可能只是一个笑话,听过也就算了,而古代人不敢断言错对,也就不再多言,没有人进行科学的辟谣,也就导致没有文化的百姓在被肺病缠身时变得无所不用其极,只要别人说有用,就会立刻尝试。
总的来说,在动荡不安的近代,每天都有人死在枪下,而这些死人在一些人看来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那用他们的学为自己创造一些价值和活命的一会有何不可?这就能想到那些手里攥着馒头,围观行刑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