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白露两字那么美露有怎样的前世今生一文

露,本来只是一种因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在夜晚析出后凝结在物体表面的水而已,从物质成分上说,树叶上的露水和雨后留在树叶上的小水滴没有区别。但不知道为什么,世人独爱露水,尤其是秋天的露水。

也许是从给露加了个“白”开始吧。无法知道什么时候人们开始有了白露的称呼,也许是从那首《蒹葭》开始的:

蒹葭(节选)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是白露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最优美最经典的表达。

当然,成就白露的不是这一句“白露为霜”,整首诗里的每一个意象:蒹葭,白露,伊人,在水……都在互相成就,它们一起成就了《蒹葭》作为中国第一首朦胧诗的地位:“伊人”是谁不知道,是男是女不确定,行踪更是扑朔迷离,但这首诗描写出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它用极具美感和象征意义的画面(河水、蒹葭、白露、伊人)去表达这种追求和努力,写出了一往情深的精神状态。这种成就,最终让蒹葭,白露,伊人……全都成了文化符号,让这首诗每一个名词后面,都有了整首诗的优美和历史在作背书。

这首诗第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为霜”,曾经导致历史上对这首诗到底写在什么时候颇有争议,有人说是在霜降节气,因为白露变成霜了,所以是在公历10月下旬的霜降。也有说在白露节气,因为这首诗是秦风,是秦地的诗歌,在今天的陕西西安一带。蒹葭是芦苇,陕地的芦苇每年公历9月左右开花,正是白露节气,开花期是芦苇最苍茫优美的时候,霜降时陕地的芦苇已谢,不再“苍苍”,“白露为霜”是白露在黎明时茫茫如霜的视觉效果。

当然,更多痴迷“白露为霜”的人根本不会在乎这个时间问题,只要这诗够美,够动人,就够了。

之后,应该是在这首诗写出之后,战国时,节气完善成了二十四个,白露成了节气的名称,并且是最具文化意蕴和美感的一个节气名称。

白露节气,顾名思义,在一年的这个时间,最明显的特点是露水。这时节,黄河流域昼夜温差大,白天还会有三十度左右的高温,夜晚却会降到二十度以下,温度下降到露点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析出,在物体表面凝结成明显的露水。不过,露水其实就是水,水是透明的,所以露水也是无色透明的,可是,为什么古人用白色来形容露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古人喜欢从五行角度来解释:因为秋天于五行为金,于五色为白,古人把秋天也叫白藏,所以白露就是秋露。这种完善的五行角度的说法估计是在汉朝之后才形成的。

不过这个问题,我觉得直接甩几张图最直接了。

看看,这些露水有没有颜色?是不是看着是白色滴?

无色的露珠能看出白色来,是因为有光的反射和折射。但是这种白白的露珠并不是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的。只有露珠够大,露色才白。白露节气后,昼夜温差大,露水才多,凝聚成的颗粒才大,露色才白。

不知道是否这盈盈露珠实在太美,它的凝结成露又悄无声息,古人总觉得这盈盈露珠是天生神物,餐风饮露自古便成了神仙的标志。庄子笔下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餐风饮露还被当做品行高洁的象征,屈原在《离骚》中就说自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君子之蝉也被认为是“垂緌饮清露”。

集露为饮也是古人一种极致的风雅。古人认为,露水以秋季为佳,尤其在白露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露水是一年中最好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收集露水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尤以皇家贵族最为热衷。汉武帝给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铜柱仙人承露盘来收集露水,还把玉磨成粉末和着露水一起服用,以求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红楼梦》中宝玉在太虚幻境,喝的“千红一窟”茶便是“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古人认为泡茶最好的水是“天水”,“天水”中最佳的是露水,其次是雪水、雨水。露水还会用来酿酒,民间取白露节气时荷花上的露水酿的酒叫“秋露白”,极为珍贵。露水还可以入药美容,民间说菖蒲、柏树上的露水可以让眼睛更加明亮;韭菜上的露水则能治白癜风;草叶上的露水会使皮肤富有光泽;花朵上的露水能让女子貌美如花。《红楼梦》里宝钗所食用的“冷香丸”药方中有一味就是“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古书还记载“农历八月朔日,露水研墨点太阳穴,可止头痛。”

古时“露水”的治病功效现在已无法验证,但现在污染多,别说拿露水治病,恐怕连喝大家也不再敢喝了。

当然,最能升华白露的,并不是集露为饮,而是和“白露为霜”一样经典流传的文字:

比如唐诗中白露的代表诗作——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要和南朝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别赋》一起看:

秋露如珠,秋月如珪,

明月白露,光阴往来,

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杜甫的诗颇有《别赋》的影子,但杜甫的更打动人心,因为江淹写的只是离别,而杜甫写的是自己的离别。《别赋》文辞雅致,写景优美,摹情细腻,但比起杜甫终是多了点雕琢,少了层真情。虽然单从露水的文辞来看,“秋露如珠”也很美,很经典,并不会比“露从今夜白”逊色,但是,这一颗颗露珠最终是要在整首诗的意境里去成就的。

露水在清晨太阳初照时最为晶莹美好,但这美好极为短暂,很快就会被太阳晒得无影无踪,一如易逝的青春和短暂的人生: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李白)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唏。”(曹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佚名)

中国诗文传统里的悲秋也是从白露节气正式开始的。立秋、处暑时诗人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