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不惊,桃花始开,自此渐盛,这样过惊蛰就对了
惊蛰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出走矣。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惊蛰|桃始华(初候·三月五日~十日前后)
24节气中,最喜欢惊蛰。
这个惊字,用的真好,万物湿润,蛰虫惊而出走矣,有惊天动地的大美。
惊蛰原为“启蛰”。中国最早的一部传统农事历书《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始发蛰也。”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并将其挪至雨水节气后,惊蛰变成了农历二月节。
日本的二十四节气中,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暦的时候。因此,“启蛰”的名称便在日本保留了下来。
惊蛰春醒,桃始华。本来那个周六跟朋友约好,去万亩桃园的,结果被一场春雨阻了行脚。到底不甘心,于是另抽空去了桃园。
这四海八荒之内最火的桃花,非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莫属。自古以来,“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林桃花总是带着那么点神仙气息的。
若说到桃花可食,《神农本草经》载,桃花具有“令人好颜色”之功效。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桃花具有活血悦肤、泻下利尿、化瘀止痛等功效。史传杨贵妃就曾泡饮桃花茶,不但能减肥,而且能使脸色白里透红。因为桃花性寒,经期间不能喝,不宜久服,否则会耗人阴血,损元气。
|顺肝润燥|
世间水果千千万,为何要挑这一个?
梨,唯一在二十四节气中占一席之地的水果,古人称梨为“果宗”,即“百果之宗”。
惊蛰之时,民间有吃梨的习俗。吃梨,有顺肝润燥之效,还有“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古人吃梨,其实并不是当作汁多味美的水果来吃的,更注重梨润肺降火的效果。《本草纲目》说梨:“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
尤其在唐朝,梨是要蒸着吃的。贯休的《田家作》写道:“田家老翁无可作,昼甑蒸梨香漠漠。”这诗句说,唐朝老翁白天闲着没事,会在家蒸个梨吃。
如今的秋梨膏,相传是在唐朝诞生的。唐武宗李炎得了病,口干舌燥,心热气促,一名道士用梨、蜂蜜及多种中草药熬制成蜜膏,李炎吃后病痊愈。这个方子便升级成宫廷秘方,直到清朝才由御医传出宫廷,流传到民间。
惊蛰时节,天气明显变暖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的效果。
印象里冰糖和雪梨更相配,其实还有治疗咳嗽有奇效的吃法:
风寒咳嗽:花椒蒸梨
若是患了风寒感冒,则应该以辛温解表为主。
做法:梨1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放入20颗花椒,2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吃完。
风热咳嗽:川贝蒸梨
而若为风热感冒,那么则应用辛凉解表之法。
做法:梨1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5~6粒川贝敲碎成末放入梨中,再放入2~3粒冰糖,把梨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吃完。
丨惊蛰·食帖丨
折耳根雪梨汤
惊蛰第一味
折耳根,今天请它来,是为你在冬天的放肆还债的。
你是否在冬天寒凉浸体时没有来的及调理,是否吃多了辛辣、肥厚、油腻的食物,是否冬天经常熬夜、疲劳伤神,还的有有小的火郁积在身体里,在春天生发的时候,相火不藏,就会容易上火、发热、感冒。
折耳根清热降火,雪梨亦有不错的凉润之效,有着汤水淡淡的甘甜,而自然奇妙的一点在于,此季生此物,此物又恰是此季调理的良方。
食材:折耳根50克,雪梨1个。
做法:1.雪梨去皮、去核,切块;折耳根洗净,切段。
2.放入锅中,煮15分钟即可。
惊蛰|仓庚鸣(次候·三月十一日~十五日前后)
有时幸福也是可以不要钱的。
惊蛰次候:仓庚鸣。何为仓庚?黄鹂也,《诗经.七月》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仓庚,最早感知春意的灵物。
小野菜们也带着浑身鲜嫩和扑鼻的野气,铺陈出最清新的自然之味。好在人间的野花不要钱,地里长出的野菜不要钱,这小确幸也是可以不要钱的。
如果整个春天,可以去野地里薅野菜,最先想到的是荠菜,这才是春天该有的样子。荠菜的味道很特别,那是我心目中的野味了。
南方的亲说:好想吃荠菜,广州没有荠菜,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没有春天。
荠菜,在初春它才是菜,等到暮春山花烂漫时,它就是野草而不是野菜了。
《本草纲目》中记载荠菜:“明目。补五脏不足,治腹胀,去风毒邪气,久服视物鲜明。”
荠菜就像甘草,是菜中的甘草,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它平和,不偏寒,也不偏热,能祛火但不伤身,能祛寒但不会上火。
无论你是寒热不均引起的春日不适;还是冬天的寒气郁结变成了火,那就好好吃一顿荠菜羹吧。
东坡先生的《菜羹赋》:东坡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
这种灶台之趣,古时“东坡居士”也很受用。
惊蛰时节,繁花似锦,很多春天花粉过敏、上火的朋友,让我推荐吃什么好,考虑再三,能让我安心拿的出手的也就是荠菜了。
|避风如避剑|
避风如避剑,这是一句老话。
惊蛰时节,风为这一节气的主气,此时风邪最猖狂,应注意保暖避风邪。
《黄帝内经》曰:“风者,百病之长也”。春季则多风,伤人会从表皮、肌肤、经脉、骨骼渗透到五脏六腑,故而古人提出了“避风如避剑”的养生观点。
而古人所讲的“避风如避剑”之“风”,是指超离自然现象中正常之风的“虚邪贼虐”之风,因此,很注意风的入侵部位,从后脑到背,大致就是围巾搭在后背遮住的几个穴位,所以一定不要暴露。而女性在春天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顺便吹吹后脖颈,不让水带着湿气从这几个地方进入。春季早晨还是有一些寒凉,出门前喝一杯红糖姜茶,以预防感冒。
丨惊蛰·食帖丨
椒油拌韭芽
惊蛰第二味
“正月葱,二月韭”,韭菜自古就享有“春菜第一美味”的美称,每年农历二月是吃韭菜最最佳的时节。
韭菜看似平常,在民间被称为“洗肠草”。韭菜有散瘀、活血、解毒的功效,有益于降低血脂,防治冠心病、贫血、动脉硬化等疾病。
初春的韭菜茎叶最为肥嫩多汁,辛香微甜,搭配绿豆芽,白绿相间,清爽可口,是一种旧时最喜欢的味道,与此菜肴为伍,恬淡的端然,带有悠长的意味,真切人间烟火的踏实。
食材:韭菜克,豆芽克。
调料:小米椒2个,花椒10粒,盐3克,糖6克,生抽10克,香油适量。
做法:1.豆芽洗净。
3.小米椒切片。
4.韭菜放入锅中,烫一下捞出,时间不能过长。
5.豆芽放入锅中焯熟,捞出。
6.将韭菜、豆芽菜、辣椒片放入熟食碗中,加入盐、糖、生抽、香油。
7.锅中放油,下花椒炸香,倒入菜中,拌匀即可。
厨房小语:韭菜烫一下捞出,时间不能过长。
惊蛰|菜虫化蝶(末候·三月十六日~二十日前后)
虫虫消消乐的民间大联欢。
在中国,惊蛰末候叫“鹰化为鸠”,鹰和鸠是截然不同的鸟,怎么可能随意变化呢?实在令人费解。
而日本的惊蛰节气,依然沿用了中国古代的叫法“启蛰”,它的第九候也就是末候“菜虫化蝶”,倒是我们司空见惯的。
小时候洗菜,遇到的菜虫不少,现在多施农药,很少见菜虫,菜虫可化蝶的,最常见的是爱吃白菜和甘蓝的菜青虫,变成蝴蝶后也没有什么好称道的。
在古人看来,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各种昆虫包括毒虫苏醒,开始频繁活动,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举行一些含有驱虫意味的活动。
不论东西南北,或熏或妙,取的皆是炒虫、驱虫之意,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最朴素的愿望,灭虫除害,企盼家人健康和庄稼丰收。
|回南天|
北方妹子听到回南天:啥,什么回南天?谁回南天?
回南天,是对南方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每年春天34月间,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
话说这鬼畜的天,恐怕每个南方小伙伴都能写出本一千零一夜来。一到回南天,无所不在的湿气弥漫在周围,抓一把空气,可以拧出水来。甚至被网友调侃道:在广东,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湿”和远方。
回南天,除了衣服不干让人难受之外,重要的是人体容易受到“湿气”这个小妖精的侵害,抵抗力再好的小仙女皮肤也容易过敏、出现痘痘、甚至生湿疹等。老人还容易产生骨蒸潮热、乏力倦懒,腹胀便溏等,这都是北方人不能领略的痛。
中医上讲,湿为阴邪,故而回南天祛湿正是重中之重。真正的祛湿,必须要健脾益气,温中理气才可起到最佳的效果。
扁豆陈皮山药粥,是一碗平和的健脾化湿粥,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健脾化湿;山药味甘,性平,滋养脾胃,不热不燥,滋而不腻;陈皮有健脾开胃、理气和中的功效。
白扁豆20克,山药15克,陈皮3克,大米50克,一同放入锅中,文火熬煮,等煮烂即可。
且记白扁豆要煮熟后才能食用,一次的进食量不可过多,寒热病患者(症状如腹胀、腹痛、面色发青、手脚冰凉,怕冷等),不可食用白扁豆。
丨惊蛰·食帖丨
香芹花生芽
惊蛰第三味
黄豆芽、绿豆芽这些芽菜都不陌生吧,花生芽呢?
发芽的花生能激活花生中的各种养分,让营养成分翻倍,尤其发了芽的花生中白藜芦醇含量比普通花生高出多倍。而白藜芦醇是天然的抗癌药物。
春季要想舒肝散热,芹菜是首选食材。
划下重点:一定要人工发芽的花生才营养健康,而自然受潮发芽或霉变的花生芽有毒不能食用。
食材:花生芽克、香芹2棵,青尖椒1个、红尖椒2个
调料:盐2克,生抽10克,香葱末适量,花椒几粒。
做法:1.新鲜花生芽去除根须、外皮,用清水漂洗干净。
2.用手把花生芽掐成寸段。
3.青尖椒、红尖椒和香芹分别切丝。
4.锅内水烧开后放一小勺盐,把花生芽焯半分钟左右捞出沥干。
5.锅烧热倒入葵花籽油,放几粒花椒炸香后捞出丢掉,随后放入香葱末炒香,下香芹、青、红尖椒丝翻炒。
6.放入花生芽大火快炒。
7.调入盐、生抽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厨房小语:花生芽不宜炒的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