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阶段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说明西周实行(B)
A.郡县制B.分封制C.行省制D.册封
2.柳宗元认为“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其理解不正确的是(D)
A.柳宗元的判断正确B.“政”指秦之“暴政”
C.“制”是指郡县制D.“政”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是(D)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C)
A.商朝、唐朝、明朝B.秦朝、唐朝、十六国
C.商朝、秦朝、三国D.隋朝、唐朝、元朝
5.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下图所示,居住这种房屋的原始居民是(D)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6.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B)
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
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这句诗说明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兴盛。佛教传入中国是在(B)
A.西晋 B.西汉 C.东汉 D.东晋
8.“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D)
A.中央集权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C.封建社会D.分封制
9.四川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
A.李冰B.郑国C.韩非子D.隋炀帝
10.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右图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是(C)
A.西周时期B.商朝
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
11.有位学者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B)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12.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下列符合该学者看法的是(A)
A.国家统一,中央集权B.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C.国家强盛,疆域广阔D.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C)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4.右侧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C)
A.实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5.“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A)
A.得到大规模开发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D.社会环境安定
16.右图反映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D)
A.权分三省,制约平衡B.重文轻武,削弱相权
C.层层分封,权位世袭D.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17.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伤寒杂病论》②两晋时期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③三国时期医学家张仲景著有王④《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顾恺之代表作⑤南北朝时期农学家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D)
A.①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④⑤
18.古代我国某位儒学大师向皇帝建议:“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C)
A.贾谊、汉景帝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
19.“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上述歌词与哪一时期书法家有关(A)
A.东晋王羲之B.西汉司马迁
C.西晋顾恺之D.唐朝颜真卿
20.“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史记》的宗旨,其形成的时间(D)
A.北宋B.东汉C.商D.西汉
2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A)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
22.“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其中秦朝“不立尺土之封”指的制度(C)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3.“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C)
A.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B.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C.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D.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24.《资治通鉴》记载: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知觉、韩虔为诸侯。材料中所记述的史实发生在(D)
A.春秋时期B.西周时期C.秦国D.战国时期
25.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B)
A.明朝B.西汉C.隋朝D.唐朝
26.“(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C)
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 D.宋朝
27.“(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B)
A.周平王迁都洛邑B.北魏孝文帝改革C.商鞅变法D.张骞通西域
28.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已经过去了(A)
A.年B.年C.年D.年
29.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C)
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张骞通西域
30.“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秦朝这些措施实质上(A)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C.掌管国家军事权力D.实现了国家统一
31.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下列各项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有①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③大运河贯通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C)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
32.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D)
A.创立殿试制度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D.促进社会发展
33.《汉书》记载: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评价的著作是:(A)
A.史记 B.资治通鉴C.春秋 D.红楼梦
3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北宋岳飞抗金B.南宋戚继光抗倭
C.郑和收复台湾D.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
35.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武则天的是(A)
A.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B.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36.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的措施是(A)
A.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实行重商主义
B.加强中央集权
C.倡导先进的科技文化
D.加强军事力量
37.列宁说:“喧嚣一时的沙皇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当农民在政治上获得自由的时候,在经济上已经被掠夺的一干二净了。”是指(D)
A.农奴的公民权问题B.农奴的自由权问题
C.农奴的择业权问题D.农奴的交赎金问题
38.“富饶的新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美国的未来基本上是个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大局已定。”奠定美国工业化大局的是(C)
A.美国独立战争B.联邦制度的确立
C.美国南北战争D.罗斯福新政
39.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推行“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这体现的改革政策是(C)
A.废藩置县B.殖产兴业C.文明开化D.富国强兵
40.“在-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棉纱出口国。”这一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日本政府(C)
A.废藩置县的成果B.文明开化的影响
C.殖产兴业的成效D.对外扩张的结果
二、材料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高兴,道无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41.据材料一,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材料二所说的“变法”是{商鞅变法}.,指出其措施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
4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县制}?他为控制人们思想的措施是{焚书坑儒}?抵抗少数民族进攻的工程是{修长城}?
43.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造纸术},人物是:{蔡伦}.
44.奠定三国局面形成的战役是{赤壁之战},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正统思想源自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5.图片展示的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是{丝绸之路},与其开通有关的事件是{张骞通西域}.西汉在新疆地区设立的机构是{西域都护},清朝于这一地区设立了{伊犁将军}.
47.图片展示了古代我国对哪一地区的管理{西藏},元朝是管理这一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48.最早种植水稻的聚落是{河姆渡聚落},有文字可考的朝代是{商朝},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是{秦朝}。
49.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核心思想是{仁}和{礼},提倡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墨子},提倡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孟子}。
50、迁都洛阳的皇帝{北魏孝文帝},重视民生善于纳谏的皇帝{唐太宗},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皇帝是{武则天},开元盛世的皇帝是{唐玄宗},废除宰相的朝代是{明朝}
51、医圣{张仲景},十七世纪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早起农业著作{《齐民要术》}
52、东方医药巨典是{本草纲目},读尽诗书也枉然评价的著作是{红楼梦}。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马克思
材料二:年3月,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的?
材料三:明治初期的小学
53.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中,当时美国政府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2)这位沙皇是谁?他通过改革的措施来废除农奴制是从哪一年开始
(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重大改革?图片反映了这一改革中最具远见的战略眼光的措施是什么?该国强调“求知识与世界”,请举一具体措施。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