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达的刻书事业
明代刻书事业发达,与其社会环境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明代因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至中后期,土地兼并剧烈,大批农民流入城镇,为手工业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刺激图书出版印刷等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同时,也因明朝很重视教育事业,明初即设置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朱熹的《四书集注》等是基本教材。经过教育,学生们可以读书做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读书人日渐增多,为满足学习需要,无论政府、民间,都从事刻书、藏书。以印书卖书为业的「作坊」,更是遍布全国,从而也推动图书出版业的迅速发展。
再则,朝廷重视图书的收集与保藏,文渊阁为国家的藏书库,由内阁管理。而明代私人藏书家亦迅速增加,私人藏书家的大量涌现,也为雕版印刷提供大批书稿来源,是图书印刷业得以持续的重要因素。
明初对书籍有各种镇压,但嘉靖年间之后,钳制较松,私刻书立即大兴,也相对鼓励许多小说及学术著作的相继印刷出版。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学术著作方面,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另外也有美术、戏曲等相关著作。大量著作的问世和出版,更加快了印刷业和印刷技术的改良与开发。
13.明代刻书特色
印量超越前期
宋、元时期印刷的书籍,特别是儒家经典,大部分在明代都有翻版或重新雕版印刷,甚至有不同的版本问世的盛况出现。再加上新出版的当代各种著作,其印刷的品类和数量,已远远超过宋、元时代。
这般庞大的出版数量,定有相应的印刷规模。明代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建有一定规模的印刷机构。地方上也有相当数量的书院、家塾,进行书籍的印刷。随着印刷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造纸业和制墨业。
技术发达
明代是我国古代印刷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一些印刷集中的地方,已经出现较明确的分工,过去自印自销的生产方式,已由专业的书商所取代。而传统的家庭印刷作坊,至明代也开始分工,雕版、印刷、装订分别有不同的负责处。
读者群扩大
为满足社会低层人民的要求,一些出版印刷作坊,编印大量的通俗读物。配有大量插图的平话、小说,受到农民和市民的欢迎,也扩大了书籍的发行量。一些儒家经典、历史著作,往往也以通俗化的形式出版印刷。而一些启蒙读物,更是遍及千家万户。明代书籍的普及程度,超越了之前的朝代。
政府印刷部门
明政府十分重视印刷,最大的印刷部门是司礼监和国子监,此外如礼部、户部、都察院、大理寺、兵部、工部、钦天监等部门,也都从事印刷。
后世评价
嘉靖后,明代私刻书远胜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但也因为坊肆林立,品质不如宋元刻本,不但校刊不够精细,许多书籍甚至遭擅改内容与书名。因而有一说:「明人好刻书而古书亡。」
14.藏经的刻印
在明朝政府的印刷中,佛经的刊印规模也是很大的。明初在南京刻印的《大藏经》,就是当时最大的印刷工程。它开雕于洪武五年(年),永乐元年完成,共六百三十六函,六千三百三十一卷,版木多达五万七千一百六十枚。采用「经折装」。郑和曾出资印造十部,入南北各大寺及其家乡云南五华寺。这部藏经刻于南京,也称为《南藏》。
继《南藏》后,永乐八年(年)在北京又刻印《北藏》。《北藏》的全名为《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开雕于永乐八年,完成于明英宗正统五年。及之后刻于杭州的《武林藏》,这是最初刻成的方册藏经。
用西藏文刊印的《藏经》明代称为《番藏》,永乐、万历年间都曾刻印过。
明代皇帝有些崇奉佛教,也有些崇奉道教,因此,《道藏经》的刻印,在明代也有很大的规模。
15.紫柏大师倡刻的藏经
《嘉兴藏》别称最多
当年紫柏大师发愿刻方册藏经,其弟子密藏道开接续,之间许多法师及居士援助,共相倡举完成的,就是所谓的《嘉兴藏》。因刻于明代万历间,所以又称为《万历藏》。此是私刻大藏。
此藏创刻于五台山,后因交通不便,气候奇寒,移至杭州径山寂照庵继续,直至清嘉庆年间才终止刊刻。
由于木版于五台山刻好后,再运至浙江嘉兴楞严寺流通,因而称为《嘉兴藏》或《楞严藏》。雕版存贮于浙江径山寂照庵,亦名《径山藏》。
此外,黄檗隐元曾赠送一套给他的日本弟子铁眼道光,铁眼在日照本复刻,即日本佛教史上的《铁眼藏》。当时日本佛教界以为该藏是明代唯一的藏经,便直呼该藏为《明藏》。
《嘉兴藏》是方册藏经
《嘉兴藏》为方便持行流通,装帧方式一改传统「经折装」为「包背方册装」。而其在开刻之初,便立下严格刻藏规则,关于取工条件、用工银两、检查制度等皆详细规定,确保成书品质,促使各寺院纷纷将其师祖著述刻印入藏。因此,成为明末清初的佛教史料大集成,其中有许多是其他藏经未收的独家,在保存佛教文献上居功厥伟。
另外,《嘉兴藏》还收有大批藏外典籍,如文集、杂集、经论注疏、老庄周易的注释及若干难以分类的新著,对明末清初佛教的研究是最佳资料。
16.明代书籍版式及装订
插图本盛行
插图本到了明代愈来愈盛行,特别是文艺类和科技类的插图,成为书籍的主要组成部分,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明末因有一批图版雕刻高手,提高图版质量;再则,出现一批著名画家参与画稿,提供高水准的原作;三是出版印刷业的发展使竞争更为激烈,促使出版印刷者在提高品质,增加种类,改变版面上下功夫。大量插图本的出现,就是在这一环境下逐渐蓬勃发展。
版权页与广告
在书籍的前后刊印版权和广告,宋代就已出现。到了明代,在坊刻书中,刊印版权和广告愈来愈多。所谓广告,即刊印本字号的地址及所印书籍的目录,以扩大自己所印书籍的销量。
所谓版权,其内容多为「不许翻刻」、「不许重刻」、「敢有翻刻必究」、「翻刻千里必究」等。
至于标点符号,在宋版书中,偶尔也出现过断句符号。在明代的刻本中,符号使用的愈来愈多,但很不统一。
明代书籍装订方式的变化
历代各种书籍的装订形式,在明代都有使用。最流行的是「蝴蝶装」和「包背装」,「卷轴装」较少,「经折装」则主要用于佛教经卷。
「包背装」是明代最流行的装订形式。其中经厂本、藩府本和各地的坊刻本,几乎都用「包背装」。
「线装」是明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装订形式。北宋时就曾出现过线装书,到了明代,这种装订方式才逐渐推广开来,并逐渐成为主流。线装书的好处是可以将一部书的数册,装于函套,便于保管和阅读。